乐文小说网

12. 风波四起,女子何苦为难女子

定远侯府之女终于被找回,乃是天大的喜事,定远侯一喜便给自己久别重逢的女儿办了一个宴会昭告全都城定远侯之女找回来了。

宴会就在三日后,到时全都城的权贵都会来参加。

原书中慕时并不是这个时候被认回定远侯府的,此时的进度足足快了一年。慕时被提起认回,不知此处的改变会不会影响后面的剧情。

“听说这定远侯府的女儿前段时日找到了。”萱衣阁内,一众贵女侃侃而谈道。

“我伯父为妹妹举办了洗尘宴,各位姐姐三日后可得去捧个场啊?”说话的是大理寺卿之女杨静疏,其父亲与定远侯关系甚好,因此杨静疏对定远侯以伯父相称。

在这一众贵女之中,多的是身份尊贵之人,杨静疏在这群人之中也只能排在中等的位置。

“哟,又不是你自家喜事,你倒操心上了。”不知道谁起哄了一句。众人皆随着身后看去。

来人正是当朝皇后沈婉的侄女,皇帝亲封的永和郡主沈安柠。

“我等参见永和郡主。”众人纷纷俯身行礼。

永和郡主在都城的口碑并不好,因其身后便是世家贵族,还有身份地位的加持,纵得她成了嚣张跋扈的样子。这一众贵女都不敢轻易惹怒她。

“那你可得去问问,为何定远侯府不曾邀本郡主,是本郡主不配吗?”沈安柠不满的走到杨静疏身旁拾起一旁桌上的茶水泼到了杨静疏脸上,茶水滚烫,杨静疏的左脸顿时被烫红一片。

“啊!”杨静疏反应过来捂着脸大叫了一声。

这一声叫嚷惹得沈安柠十分不悦,直直夺了杨静疏头上的钗子,向着杨静疏刺去。杨静疏躲闪不及,就在快要被刺中的间隙,一道紫色的身影不知从哪里出现,绕到了沈安柠身前一把夺过了她手中的钗子。

“沈诗沐你这个贱人,你敢拦我。”沈安柠看着身前的人骂道。

沈诗沐乃是镇国公之女,镇国公与沈安柠的父亲乃是亲兄弟,因此二人在辈分上是表亲。

沈诗沐当仁不让道“沈安柠光天化日之下你便在此欺凌弱小,你还要不要脸。”

沈安柠早就看不惯杨静疏了,之前宫中举办了一个游园诗会,只因杨静疏在当日聚集一众王宫贵族的诗会上一展风采,沈安柠便有些挂不住脸,记恨上了杨静疏,之前还好,纵使生气也只是在背后使绊子,如今居然当面撕了起来。

因而沈安柠身份尊贵,重人皆不敢上前阻挠,若非沈诗沐突然出现,恐怕今日定会在此闹出一条人命。

“与你何干,你不过就是一武将之女,当什么烂好人,我乃是皇上亲封的永安郡主,不过一个贱人我想罚了就罚了,就算是你,也不过一个卑微的贱人,我要罚你那便罚你,你们谁能奈何得了我?”沈安柠气狠狠的说道。

沈诗沐没有理她,扔掉手中的钗子,转身便把倒地的杨静疏拉了起来。替杨静疏擦干了脸上的水。

“沈安柠,你莫不是忘了,你父亲能坐稳这世家贵族之首,可少不了我爹爹的帮扶,如今你仗着自己的身份为所欲为,你对得起你父亲和亲族的栽培吗?”沈诗沐不想与沈安柠过多纠缠,杨静疏脸上的伤需要尽快处理,不然留下疤痕,她的一生便毁了。

想到此,沈诗沐便拉着杨静疏向外走去准备离开此处。

“你站住”

“你们两个小贱人给我等着,我终有一天会让你二人不得好死。”

身后沈安柠的咒骂声接连不断,二人并未回头,直直向外走去,直到走到街道上你道不堪入耳的声音才彻底消失。

“谢谢。”杨静疏看着身前的沈诗沐哽咽道。

沈诗沐停下脚步拿出手帕,替杨静疏擦干脸颊上的泪水道“你我同为女子,女子之间本就应该互相帮扶倚仗的。”

“好了,快点跟我走,你脸快肿成猪头了,再不医治,可要变得难看喽。”沈诗沐说道便拉起杨静疏的手向着医馆的方向走去。

沈安柠在此处一直咒骂道,身旁的众人不想触了沈安柠的眉头,便纷纷离开了此处,与沈安柠关系较好的几人倒是没走,留下来与沈安柠一起咒骂着刚刚离开的那两人。

“郡主,若是想报复这二人,我有个办法。”刑部尚书周庭之女周皖盈凑到沈安柠耳边小声说道“三日后定远侯府,到时我们再………………………………”

沈安柠听到此话,阴沉一笑,赞同的看向周皖盈满意道“那便交给你了。我要让她们在整个健康都城之中丢尽脸面,让世人嗤笑。”

几人商量好了便离开了此处前往了不远处的南方馆。(若说这浮云楼是青楼妓子专门为男性客人服务的,那这南方馆,则是专门为伺候女性建成的。)

几人只顾着享受,却不知今日这行径被人一览无余的收入眼中。

不远处的酒楼中,一抹青蓝色的身影正杵在窗边观赏着街道上的景色。

“殿下,你吩咐好的我已派人去办妥了。”十五走近包厢看向李听澜的方向回复道。

“干的不错,我也差不多该进宫复命了。”李听澜说完,便转身关上了木窗。

“对了,三日后定远侯府的宴会,睿王也会来,到时会有一场大戏,你替我给庄苑传个信。”李听澜说道便拿起桌上的纸币,在纸上写下了几字交过了十五。

十五接过后便离开了此处。

街道上人来人往,转眼间就把所有的一切都冲散了。

益州被屠之事,很快便传出九州,边境蛮夷蠢蠢欲动,朝中也派遣了部分士兵前往边境驻守,似是做好与匈奴蛮夷开仗的准备。

而翊王也于一日前回到都城,朝中大臣纷纷上奏缉拿翊王归案,但证据不足,无法立案,皆被大理寺驳回。

而翊王回到都城便被朝明帝传入宫中,对外宣称在宫中养病。一时间传言四起,朝中官员,士族子弟纷纷不满,但迫于黄帝的威压,却又无可奈何。

朝廷之上。

“陛下,坊间传闻翊王殿下有谋反之心,陛下若是执意要留翊王在宫中,恐怕会养虎为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