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家走后,第二日,黛玉、素心去了张家,拜访了老师。
第三日,黛玉、素心又去了三皇子府,见卫若竹。
眨眼间,一个月就过去。
到了十二月中旬,临近新年。
外地的游子也都纷纷归家,群芳会的姑娘,似乎约好了似得,今年都回了京探亲。
十二月二十一,昭华公主设宴。
时隔四年,群芳会的姐妹们又一次聚齐。
杨梧、宋静、孙芷、蒋易、李思都已为人母,楚楠、卫若竹、素心、张阅、沈安、陆沅已为人妻,探春、楚榕、贾琋、黛玉、楚柠还待字闺中,黛玉也已经定了亲。
这三年里,陆青黛也加入了群芳会,今儿个参加宴会。
身份的转变、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冲淡的她们的感情和野心;如今,放弃母亲、妻子的身份,她们单单以自己的身份聚在一起,都很是放松。
有人在婚姻的滋润里越发娇艳,也有人在婚姻的磋磨里微显憔悴。姑娘们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起近况,说起近几年的见闻,和早先几年一起的样子丝毫不差;只是发现各有各的难处,都十分心疼彼此
姑娘们都十分挂念黛玉,知她丧父十分心疼,又离得远,不得安慰,如今见了,又怕提起黛玉的伤心事,不好提起。
黛玉也知道姐妹们关心自己,说了说自己这几年的近况,道自己都出来了。
说起近几年的近况,黛玉免不了提起这几年的姑苏乡下的见闻,原不是女子辛苦,是百姓都苦。
姑娘们比黛玉的感慨还多些,毕竟她们跟夫君外放,多是到县城当县令,管的一个县里从治安到民生的方方面面,真正的父母官,衣食住行都管,比黛玉知道的更多些。
姑娘们早先的走的时候,都带了群芳女学、诗集、正心堂的资料,群芳脂粉的配方、群芳绣庄的花样。
其实,她们去外面转了一圈才知道,那个地方都是穷人多,可哪里都不缺富人。
她们刚去的时候,害怕脂粉、刺绣卖不出去,想着当地人没钱,可后面黛玉、素心送去各地的脂粉、刺绣刚一上架,就被哄抢一空,她们都被下了一跳,她们自个儿都没那么花过钱,好似花出去的不是银票,是废纸似得。
哪怕北疆,后面楚楠让探春找了宝玉特意调了一种适合北疆气候的脂粉,也被哄抢一空。
开始,楚楠一个价买,后面有当地官太太反应,效果不太好,楚楠便又出了一个高配版的,一共两个类型,一个里面加些珍珠之类的珍贵材料,一盒十两;一盒普通的,二十文,卖给普通百姓,结果十两的比二十文的卖的快的多。
老百姓二十文一盒的脂粉都不舍得用,可夫人们一盒十两的一次几盒的买,楚楠看了只想多卖几两,最后忍住了;又出了几款贵的,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过,都补贴了沈安和李思那头。
姑娘们坐一起一交流这些年的见闻,都为百姓难受。
可她们能做的十分有限,说到底,她们没有权力,没有办法大面积改善女子、改善百姓的生活。
她们的产业也大多只适合找女子。
天南海北的聊了一会儿,楚楠问黛玉道,“妹妹这边的兔子养的怎么样?”
黛玉道,“兔皮攒了不少,我走的时候十月,刚让她们把去年的送过去,一共一万多张,就是颜色、质量参差不齐。”
楚楠道,“我走的时候还没收到,好坏无所谓,我也不指着这些赚钱,保暖就好,将士们也能好好过个冬,不至于因为太冷不好作战,失了性命,多为战士争几分活路。”
楚楠不可避免的想起她曾经的世界里军人的待遇,如今这些将士,照样保家卫国,别说他人的尊重,连基本的衣食都难以保障,不禁想为他们多做些什么。
黛玉道,“可这些也杯水车薪。”
楚楠道,“没事,姑苏养兔这个走上正轨了,到时候姐妹们都可以搞,甚至可以把养兔的方子散出去,让百姓养了,我们群芳会直接收兔皮,或者我们自己也养;到时候北疆百姓也养,坚持几年,总能给将士们人手一件皮袄,一件皮袄也能穿些年月,最后总有办法解决。”
这些姑娘们没有见过北疆士兵的难处,可也知道她们如今的安稳生活都是因为她们,楚楠如此,她们自然也纷纷表示愿意尽一份力。
楚榕道,“这样好,藏富于民。养了兔子,不管怎么样,我也看了林姐姐送的信,兔子多产,养兔子,百姓总不会缺肉吃;吃了肉,剩的兔皮,她们要不舍得卖,留着给孩子们做些棉袄,以后冬天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冻死了。”
姑娘们听了都叹气。
说到底,无论士兵,还是百姓,都是因为穷。
要是她们的银钱,能解决全部问题,她们也愿意拿出来,可现实是什么都顶不了,还不如拿在她们手里,多少能为百姓做些事。
楚楠道,“黛玉,我之前提的兔毛纺线有没有结果。”
黛玉道,“那边还在试,我走的时候还没消息,这段时间也没来信。”
楚楠道,“要是兔毛、羊毛能纺成线,到时候我们养了长毛的兔子和羊,一年四季都能剪毛,一只羊、一只兔可以一直剪,羊和兔子还都能生崽,可比皮草划算的多。”
卫若竹问道,“你确定兔毛、羊毛能织衣服,能保暖。”
楚楠道,“我确定,兔毛、羊毛都能纺成或粗、或细的线,到时候织成衣服,贴身穿着;还可以织成披风挡风。”
楚楠突然一拍脑袋,又道,“要不试着把他们搓一起试试。就像搓麻绳一样。”
卫若竹道,“我这边也安排人试试,反正今年冬天已经过了,明年还有一年时间,不急。而且,到时候羊毛还可以找北疆胡人收,他们有利可图,为了生活,为钱,本来养战马的人会不会改行去养羊,指不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边疆之祸。”
楚楠道,“我明年回去找李将军聊聊。这个办法要是可行,养羊的事情,我们不用做,到时候留给胡人做。而且,和胡人交易的事,我们不能干,到时候得朝廷去做。现在得先把纺线办法找出来”
楚榕道,“待我回宫,给父皇、母后说说。”
若竹也道,“我也会和三皇子商量商量。”
黛玉道,“希望有用,边疆有太平的一日。楠姐姐你说的女报我也都记着,只是这几年在姑苏不太方便。”
楚楠道,“好,到时候我们姐妹们可以把各地见闻写了投稿,要有人写话本也可以投稿,一张报纸写一回,喜欢的人就会一直买了。而且,女报上绣品花样、养生办法、生活趣事都可以等,到时候各种内容正反印在一张纸上,我们成本压低些,买的人指定多,最好是百姓也能买得起。”
卫若竹道,“报纸,我也听你们说过。我们还可以宣传一下朝廷的政令,免得百姓不知道,让百姓被蒙骗,欺压。”
黛玉道,“可以,那这样报纸不能卖的太贵,成本必须控制。”
张阅道,“我手下有个印刷坊,到时候纸不用太好的,成本价就行,要是卖的多的话,我觉得也有赚头,到时候咱们专门开个印刷坊。”
黛玉道,“思思姐可以发自己做手工的心得、琋琋的画、我的诗、阅阅行商过程中遇到的趣事都可以用。”
姑娘们也能听出里面好处,纷纷许诺,回去找闺蜜,要有才艺的就动员她们给女报投稿,还有之前诗集的诗人们,现成的作者,到时候可以吸引她们来女报。
黛玉道,“到时候我找个院子,我们做女报的根据地,女报的内容审核、姑娘们送的文稿都可以直接送到院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