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在地上看着牌位,絮絮地低语着,“爹、娘、敏敏、玄玉,你们还好吗?黛玉今天及笄了,长大了,也定亲了,是卫升家的卫若兰,母亲和卫伯母、敏敏和穆郡主、我和卫升都是老交情,再者,前年去赈灾的时候,我和他相处过一段时间,品行才华都好,黛玉嫁给他,我很放心,你们也要放心,要好好保佑他。还有啊,你们再不用操心黛玉的身体,她现在身体很健康,只是看着纤弱了些……”
林海说了很久,情绪陡然低落起来,“我最近身体越来越差了,可能快去找你们了。我都在想短命是不是我们林家人的宿命,我早早失去了父母,没有为父母尽孝;又早早失去了敏敏、玄玉,如今又要让黛玉失去父亲。父亲、母亲、敏敏,你们在天之灵一定要保佑我,让我多陪黛玉一段时间,看着她成亲生子,不要让黛玉承受丧父之痛。”转而又说起黛玉的事,说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想说,他想,父母和敏敏一定也不会听厌,“黛玉这两年和京里的几个女孩办女学、办绣庄、脂粉铺,很是出色;我要慢慢的把林家的产业都交给黛玉,这样,就算留下黛玉一个人,我也能放心。你们别怪我……”
直到黛玉派人来,“老爷,姑娘请您用晚膳。”
林海才站起身来,慢慢走出祠堂,看着显然老了许多。
林海离开祠堂的时候,太阳渐渐西移;暮色加在林海身上,让林海身上的暮色更重了几分。
英雄迟暮,大抵就是这样的悲哀。
走着走着,林海想着黛玉,步伐慢慢坚定,暮色又缓缓在身上隐去。
林海走到大厅的时候,黛玉已经侯了许久,看林海进来,黛玉忙走到林海身边,“爹,天气这么冷,怎么又呆了一下午,您要注意点身体。”
林海道,“好好,以后都听你的,不会了,爹还要看着你嫁人生子呢?”
黛玉一听,拽了拽林海的袖子,撒娇道,“爹,我不嫁了,要永远陪着爹。”
林海嗔怪,“你啊,爹不说了。”
父女二人一边说笑,一边走向膳厅。
入座后,下人就陆续端上了晚膳。
父女和乐融融的用了膳,林海道,“黛玉,爹有事跟你说,我们去书房说。”
黛玉点头。
进了书房,林海让管家拿来林家产业的明细,让黛玉看。
黛玉看着眼前几本厚厚的册子,疑惑的看着林海,“爹,这是?”
林海道,“这是咱们林家几代积攒的产业,你现在也及笄了,该慢慢接起来了,以后都是你的,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黛玉听了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道,“不是还有爹吗,而且群芳女学很忙的。”
林海道,“让管家帮你,也不用你亲自打理,你心里有个数就好;再说呢,爹最近也忙,就当给爹分忧,好不好?”林海想,还好,本朝独女也可以全额继承家里的财产;不然,他都想把女儿早点嫁出去,林家的财产大多数给黛玉当嫁妆;如今,他可以多留黛玉几年,也没有后患。
黛玉答应下来,“好。不过,爹,我白天还要去女学,闲了在处理好不好?”
林海道,“没事,你先把账本拿回去,先了解起来,不急;以后每天抽一两个时辰跟着管家学就好,晚上爹再给你讲讲朝堂的事情,慢慢地都要了解起来。”
黛玉知道父亲都是为她考虑,干脆答应。
虽然,黛玉知道父亲总有一天会离开她,只剩下她一个,感情上却接受不了,她总是希望父亲长命百岁;可听了父亲为她未来打算的话,却不觉得高兴,只觉得惶恐、难过。
林海看女儿神色不佳,知女莫若父,大抵猜到女儿想什么,只是她总要接受,便转移话题道,“陪爹下盘棋,完了回去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去女学!”
黛玉、林海走到棋盘前坐下,黛玉撒娇道,“爹爹,我拿黑子好不好?”
林海看女儿恢复过来,笑道,“好。”
父女两人你来我往的厮杀起来,下了快一个时辰才结束,林海道,“进步多了。”
黛玉笑道,“比父亲差远了。”
林海道,“那爹等你青出于蓝的那日。”
黛玉道,“好,女儿一定让爹爹等到。”
父女二人笑谈一会,林海便催黛玉回去休息了。
黛玉忙了一天,很累了,便告退了。
走的时候叮嘱林海早些休息。
林海本想再看会书,听了黛玉的话,就陪着黛玉一起离开书房,回了主院。
黛玉回了院子,洗漱后就安寝了。
林海回了院子,洗漱后躺在床上,大抵是下午陪过父母、贾敏的原因,在这个父母、他和贾敏都住过的院子,格外思念故人,眼前不断浮现起曾经的回忆,久久不能入眠。
林海想着多陪陪黛玉,努力保养身体,日常衙门、林府两点一线,只是偶尔和好友踏青、饮酒、论道。
黛玉的生活就忙碌多了,群芳女学、诗集、林家产业都要她忙,晚上还要听父亲讲课,偶尔还有朋友聚会,生活多姿多彩。
多亏那些年念书的时候锻炼身体,才没有累病。
时间一晃就到了七月,素心已经成亲,远赴江南。
黛玉打从和素心见面,姐妹两一起上学,从未距离这么远过。
黛玉去给素心送行的时候,连连叮嘱道,“要长写信回来,到时候我回扬州看你。”
素心也很是不舍,连连点头,“我等你来扬州”,又看向哥哥嫂子妹妹们,“你们也都好好的,有机会来扬州啊。”
女学在京的姐妹们也都来送素心,姐妹们一一不舍。
齐俨看着妻子难过,大舅兄和嫂子们不舍,连连承诺有机会就带素心回京。
眼看着启程时间到了,才带着素心离开。
素心登船离去,黛玉几人还留在院子,目送她离开。
直至看不见船,几人才离开。
熙凤去年生七月初七生了小女儿,取了个小名叫巧姐,快周岁了,就邀请黛玉去贾家玩。
黛玉想着反正今日也没什么急事,刚好去看看贾母她们,欣然应允。
贾琏也已经从国子监毕业,进了户部当个小官,做的还不错。
或许,因为有了儿女;或许,因为有了指望;或许,因为读了书,曾经张扬肆意的熙凤也温柔起来,夫妻感情极好。
贾母见了黛玉,连道,“你二姐姐去扬州了,如今你也快嫁人,可要多来看看外祖母。”
素心也算一直长在贾母身边,贸然远嫁,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素心嫁的人家还算靠谱,可贾母还是担心素心受苦,到了外地、到了陌生的家里不适应,“哎,也不知道你二姐姐怎么样?只希望齐家对你二姐姐好,别受委屈。”
黛玉、熙凤、探春、贾琋赶紧安慰贾母,贾琋道,“您放心,二姐姐肯定会好的;二姐姐那么好,要是齐家人对二姐姐不好,我们就去找她们,把二姐姐接回来。”
黛玉、熙凤、探春她们连连附和,黛玉道,“有两个舅舅、二哥二嫂在,还有我们姐妹们在,料她们也不敢欺负二姐姐。”
贾母被她们逗笑,“你们啊,哪能把你二姐姐接回来,嫁出去就人家家的人了。想当年,我啊,也是从曾孙媳妇一步步熬过来的,知道当人媳妇不易,才想你们在闺中肆意些,所以才担心你二姐姐。”
黛玉、熙凤、探春、贾琋她们听了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却没有办法;又十分感动贾母的慈爱,纷纷承诺道,“祖母/外祖母,我们一定会好好孝顺你的。”
贾母被她们说的心花怒放,哈哈大笑。
说着说着,宝钗也过来请安。
宝钗住在贾府,贾琋和素心出去上学,探春、宝钗相处的时间多些,感情好些;黛玉也时常随贾琋她们来贾府玩,和宝钗关系不错,相处都很融洽。
宝钗这几年一直待字闺中,王夫人看中宝钗安分守己,又有停机之德,有贤妻之姿,想把她配给宝玉;可贾母更看重湘云、黛玉,黛玉定了亲,湘云还没有。
湘云虽然失去父母,但却有两个当侯爷的叔叔,又是史家这一代的嫡长女,和宝玉相处的很好,在贾母看来,家世门第,没什么不配的。贾母想把她们凑一起,可王氏偏偏看上宝钗。
贾母喜欢宝钗的品性,却不喜欢宝钗的家人和杀过人的哥哥,
如今黛玉定了亲,素心成了亲,比她们大些的宝钗还没有。
宝钗也尴尬,可家里哥哥不争气,妈妈没主见,嫁个穷举子,风险太大;宝玉素来尊重女孩,已经她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所以,哪怕贾母不乐意,宝钗也只得厚着脸皮当不知道。
所幸,姑娘们都相处的不错,很愉快。
闺中大概是女子一生最自在的时光了,虽然和宝玉的事遥遥无期,宝钗倒也沉得住气。
姐妹相聚的时光,总是快乐的。
姑娘们聊了一会儿,说起薄哥儿、巧姐儿,就结伴去了熙凤院子逗孩子。
薄哥儿已经两岁多了,姑娘们去的时候正在院子里玩。
两岁正是孩子讨人喜欢的时候,黛玉每每来了都会看她。
薄哥儿看到黛玉进院子就扑了过去。
黛玉忙搂住薄哥儿,笑着道,“薄哥儿,叫姑姑。”
薄哥儿咿咿呀呀的叫着,“姑姑,薄哥儿。”
探春看了姑侄二人亲热,调侃道,“哎,我闲了就来看他,谁知道我们一群人,薄哥儿就看见你这个表姑姑。”
黛玉回道,“谁让我们三姑娘这个堂姑姑太厉害了,才叫薄哥儿望而生畏。”
探春听了不依,也蹲下逗起薄哥儿,好似要证明薄哥儿也是很亲她。
宝钗、贾琋看她们这么幼稚,偷笑起来。
探春这些年一直和宝玉为群芳脂粉研制方子,虽不和黛玉经常一起,但也感情甚笃。
探春也不止和宝玉研究古方,还通过素心和青黛联系上,想要做出不会影响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