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九?
这一天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古人们对此很不解。
但很快,天幕就来揭晓答案了——
【正月二十九日,它是颖贵妃的生日不假,可它同时也是令妃,哦,不,孝仪纯皇后的忌日啊!】
【没错。】
【孝仪纯皇后是在正月二十九日这一天病逝的。】
【等于说,永璘是在生母的忌日这天,去给养母庆生了,且他的养母从身份上来看,是不如生母的,更重要的是,颖贵妃抚养了永璘,可没抚养嘉庆,emmmm,这个就……】
古人们,“……………………”
确实怪尴尬的_(:з」∠)_
太妃的生日恰好赶在太后的忌日,永璘心疼养母是情有可原,但嘉庆训斥他,那就更没错了,也就是赶上两人是亲兄弟,换个关系,永璘不死也得脱层皮啊!
乾隆也是松了一口气。
原来是这样啊!
这就怪不得永琰那孩子了。
“虚惊一场,妾就知道,皇上的眼光是不会错的。”富察氏心中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脸上却笑意盈盈的,仿佛真心在为丈夫高兴一般。
乾隆淡淡地“嗯”了一声,对永琰和永璘是没意见了,但对颖贵妃,却又有些不满起来。
永璘不懂事,她也不懂事吗?!
永璘给她过生日,那是孩子孝顺,可她是怎么敢真的接受的啊?!
没规矩!
想到这里,乾隆对颖贵妃的印象顿时就不怎么好了。
尽管天幕中并未过多提及颖贵妃的信息,可光是乾隆十三年之前入宫,嘉庆五年的时候七十岁,以及生日在正月二十九这一天,便已经是相当明确的线索,将范围缩小很多了,他暗暗打定主意,等颖贵妃入宫,决不能给她过多的荣宠。
至于说,干脆别让颖贵妃入宫?
不好意思。
乾隆表示他没想过。
他的女人,哪怕只是“未来”的女人,死也得死在紫禁城里,再说了,他敢放颖贵妃自由,也得有别人敢娶她啊?!
……
其他人的心情就没乾隆这么复杂了。
大家很快就将话题聚焦在了生恩和养恩哪个更重上。
“要我说,还是生母重要。”
“胡说,正所谓‘生而不养,断指可报,生而养之,断头可报,非生而养,永世难报’,当然是养恩更重了。”
“但这也不光是生母和养母的问题吧?关键在于一个是太后一个是太妃啊!”
“是极,礼法为重。”
“太后忌日,皇帝都要致祭,一个小小的太妃竟敢庆贺生日,若不惩处,岂不要乱了套?!”
“这颖贵妃有点奇怪啊,真就为了过个生日,连养子和家族都不顾了吗?皇帝舍不得重罚弟弟,也不方便折腾她这个长辈,但她的家人难道不会沦为出气筒吗?”
“呃,也许是颖贵妃娘家强盛,不怕?”
“这是怕不怕的事儿吗?这是颖贵妃根本没为自己的家族想过啊!”
“……”
……
众人议论纷纷。
但孙昊的声音却已经再度响起了。
【听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怪颖贵妃不知轻重,或者同情永璘左右为难。】
【不过,关于在这件事情当中,几个当事人的选择,up主这里倒是有一点看法。】
众人听到这话,也顾不上继续争论了,都是立刻抬头。
【颖贵妃去世于嘉庆五年的二月十九日,距离她的七十大寿仅过了二十天,而七十岁对于古人来说,已经算是相当长寿了,所以,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颖贵妃这时候本来就已经病入膏肓了,她前面二十多年一直都恪守规矩,不敢有丝毫逾越,也没过过一个舒心的生日,永璘将这一切记在心里,眼看着养母奄奄一息,便想着帮她圆了这个遗憾。】
【从永璘并没有向嘉庆请旨,就直接操办了整件事情来看,他极有可能也没提前跟颖贵妃说,颖贵妃也是事到临头了,才知晓自己的养子不声不响办了件大事。】
【且永璘没有向嘉庆请旨,以当时的情境而言,其实是对的。】
嘉庆眉头微皱。
其他古人却若有所思。
【他跟嘉庆说了,让嘉庆怎么回复?】
【同意还是不同意?】
【同意了,那是皇帝带头对自己的生母不孝,还不得被那些言官喷死,不同意,颖贵妃都快死了,好歹对方抚养了自己弟弟一场,又难免显得自己不近人情。】
【左右为难,怎么选都是错。】
【因此,最好的办法,还真就是像永璘这样不打招呼,直接把事情办了,自己默默将所有的锅都背起来,事后嘉庆再对这个弟弟小惩大诫一番,大家都省心。】
嘉庆,“……………………”合着永璘还有这层用意?
永璘,“……………………”他能说,自己根本没想那么多吗?
然而,虽然天幕的解释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可既然对方都已经把台阶铺好了,那两人当然也不会吃饱了撑的,非要拆台。
于是,片刻过后,等永璘进了宫,从善如流地就抱着自家哥哥痛哭流涕了一番,表达了自己的惭愧,嘉庆见状也是借坡下驴,略微训斥了几句,便大方地原谅了对方。
……
乾隆朝。
“永琰和永璘都是好孩子,陛下可放心了。”富察氏宽慰道。
“光会玩小聪明~~”乾隆轻哼一声,语气带着些许挑剔。
但富察氏对他多了解啊,一听就知道,自家丈夫并非是真的不满,便忍不住笑道,“能有点小聪明已经很不错了,那种情况换谁去,都不可能处理得更好了。”
乾隆没再接这个话茬,而是说道,“皇后今天也受累了,朕给永琏和和敬放个假,这两天就让他们好好陪陪你,朕这里还有些政务,就先回乾清宫了。”
天幕虽然没透露什么重要的事情,可光是让所有人知道,自己能够稳定执政六十多年,就已经帮了大忙了,一些本来在搁浅中的计划,现在都可以提上日程。
大臣们再想给他找茬,都得掂量一下,能不能扛得住他长达六十年的“惦记”。
至于令妃和颖妃,永琰和永璘?
但凡有脑子的人都能意识到,无论当事人还会不会入宫,他的后宫都不会再有能够顶着这两个封号的妃子,他也不可能再给自己的儿子取这两个名字了。
原因无他,太敏感了!
乾隆现在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