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94.海云如墨浪翻雪

从京城出发,贾政一行人先走水路,又转陆路。饶是快马加鞭不敢耽搁,也足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广州。

贾政心里一直提防着贾雨村,就提前派了自己二十来个手下先到了广州待命。因为潘武和马双虎都参过军,贾政就让他们俩来领队。

宝钗将她和王熙凤在广州的铺面地址告诉了贾政,因为王熙凤若有信传来,定是先寄到这里的。况且铺子里的人对广州当地的情况也都熟悉,贾政也许有用得上的地方。宝钗又拿了一封亲笔信给贾政,凭这个就可以直接管理铺子里的管事和伙计。

虽然不一定有用,但贾政还是很感念宝钗这样的细心周到。

三月中旬的天气,岭南地区的广州早已是一片春日盎然的盛景了。

贾政心里纵有无数复杂的考量,面上只是一副处理公事的严肃态度。而贾雨村却更像来游山玩水的,看起来云淡风轻,只顾得上欣赏美景。

一行人到了广州,也没有去官府的驿站居住,只在外面找了住处。刚安置下来,贾雨村就来敲门。

“这一个多月可真是累人啊!”贾雨村边说话边笑吟吟走了进来。

“有这机会亲眼看看广州的繁华,也是好的。”贾政附和道。

贾雨村自己坐了下来,又笑道“倭国人抢了王爷的货船,不知大人有何打算呢?”

二人相处一个多月以来,这是贾雨村第一次正式询问贾政。

“应该先去港口看看情况,最近有无倭国人的船靠岸,还有在广州凡是倭国人开的铺子也应当细细查看,也许他们互相都有联系。”贾政答道。

“大人从未来过广州,怕是不太了解这里···”贾雨村只说了半句。

贾政立刻笑道“雨村有何高见呢?”

“沿海边岛屿众多,也有许多是官府顾及不到的,万一倭国人从哪个偏僻小岛上了岸,再秘密潜入广州城呢?”贾雨村轻笑道。

“多谢雨村提醒,我的确疏忽了这一点。”贾政很是谦虚地谢了贾雨村。

贾雨村笑着摆摆手“王爷既然让咱们一起办这件事,就应当同心协力才对。”

“我已派人将名帖送去了广州府衙和广州公行,明日一早前去拜见,然后请他们协助咱们调查。”贾政又道。

“大人想得很是周全,我再没有别的可补充的了。”贾雨村抿了一口茶。

“雨村先前到过广州吗?”贾政笑问。

贾雨村摇了摇头。

“听说这里的女子和京城可是大不相同呢?”贾政露出一个试探的笑容“晚上也没有事可做,不如咱们出去走一趟?”

贾雨村笑着点了头。

在贾政对贾雨村的了解中,此人心机深沉但喜好逛风月场所,就像当时大多数的官员一样。

如果能得到名妓的青睐,同僚们大都会羡慕此人。而贾雨村这种沽名钓誉,在乎自己颜面的人,哪能错过这种事呢?在京城和扬州时,坊间流传出许多贾雨村和歌女的风流韵事。而这也成为忠顺王爷招揽他的一个原因。

贾政和贾雨村去了广州最负盛名的花楼,二人都喝了个酩酊大醉,直到亲眼看到贾雨村被歌女扶着进了屋子,贾政自己也搂着一个假装睡觉去了。

*

夜深了,花楼里的歌舞声仍没有消散,一些客人依然热火朝天地玩乐。

花楼后门的巷口,贾政和潘武趁着夜色溜了出来,又一起上了马车。

“凤姑娘来信了吗?”贾政压低声音问道。

潘武从袖袋中拿出两封信递给贾政,又解释道“上面一封是凤姑娘从嘉定寄来的,另一封隔了四五天,也是从嘉定寄来的。”

贾政立刻打开看了,细细读过一遍,不禁长叹一口气。

“我本来只是随意嘱咐了一句,万万没想到事情就是这么凑巧,怎么偏让她遇到了?”贾政低声叹道。

“凤姑娘传了信来,大概这三两天就能到广州。”潘武补充道。

“广州公行的会长你联系过了吗?”贾政又问。

潘武点点头,犹豫道“这人话虽然说得很诚恳,但我怕他···”

“担心他只是做表面功夫,却不肯出力?”贾政道。

“十三行那边的商户私下里都说这个秦会长心机深沉,不是好对付的···”潘武又道。

“秦会长?他和扬州的秦氏粮庄有关系吗?”贾政忙问道。

“他们二人是叔伯兄弟。”潘武道。

“怪不得呢!不然王爷的事,秦业如何能插一脚?”贾政低声笑了笑。

“马双虎和其他人现在在哪里安置?”贾政又问。

“按大人吩咐的,一半人在凤姑娘的铺子里,一半人在附近的客栈,没有暴露行踪。”潘武回道。

贾政点点头,贾雨村必然知道他暗中派了人过来,如果表面上一点都不显露给他看,反而让他更要起疑心了。

“你让马双虎带人,雇一小船,在南华岛那边守着凤姑娘的船,一有消息,立刻派人告诉我。”贾政吩咐道。

潘武立刻应了下来。

南华岛也是从南洋来广州必会经过的一个小岛,距离广州港口大约要走三个时辰。

“还有一件事吩咐你做,附耳过来···”贾政的声音更低了。

*

次日一早,贾政还呼呼大睡的时候,贾雨村又来敲门了。

贾政双眼朦胧,满身酒气,尴尬解释道“昨晚有些孟浪了,睡得晚了点···”

贾雨村一副我很理解的表情,笑道“大人先行梳洗,一会儿我们同去广州府衙。”

广州巡抚对贾政和贾雨村很是热络,还问候了忠顺王爷,让他们代为转达。一番客套后,又很豪爽地拨了一百个衙役给他们用,还将自己很是得力的庞师爷叫了过来,说让陪着办事。

一行人离开广州府衙,又去了广州公行。

公行也叫做官行,是在广州十三行商成立后,为了管理行商和对外贸易的一个机构。不仅负责管理商业活动,还履行一部分的外交职能。

如今公行的话事人就是已故秦氏粮庄当家人秦业的族兄,名叫秦遥。

因为提前收到了贾政的名帖,况且忠顺王爷早就私下吩咐过了,秦遥面对贾政和贾雨村同样很是恭敬,几乎是有问必答。

只是看人不能光看表面,贾政尚不清楚秦遥是否私下与倭人勾结,言谈中对秦遥也很有几分试探。

不知出自真心还是假意,秦遥一直摆着一副谦恭的态度。

“我先前在扬州时,曾经也遇到过一件关于秦家的案子···”贾政笑道。

“大人所说,是不是之前秦家货船被水匪劫去的事?”秦遥问道。

贾政点了点头,又道“你也和他们相识吗?这也巧了。”

秦遥似乎有些伤感,回道“秦业是我的同族兄弟,可惜他已经去世了···”

“当时只听说是离奇死亡,难道其中还有什么故事吗?”贾政关切问道。

“他有个老毛病,一着急就容易咳嗽气喘,严重的时候甚至无法喘气,那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秦遥悲痛道。

“如今那边管事的是你的侄儿?”贾政又问。

秦遥说起这个,倒也露出几分笑意,回道“秦文昌正是我的侄子,虽然年纪轻一些,不过在生意上的能力比他父亲也并不差什么。”

“你们秦家果然是家大业大啊!”贾政笑了笑“从扬州到广州,多少生意都是你们家的呢?”

“大人有所不知,京城也有许多他们的产业呢!”贾雨村本来一直在旁听着,此时也插了一句。

贾政见秦遥和贾雨村对视一眼,他立刻收敛了笑容,说到“不说那些了,也该谈谈正事。”

“倭国人在广州的生意往来多不多?”贾政问道。

“倭国人来做生意的并不多,来往最多的是荷兰人。”秦遥解释道。

“那么总该有几个售卖倭国货物的铺子吧?”贾政又道。

“大人有所不知,倭国物产贫乏,况且都不富裕,咱们这儿的人也都不喜欢用他们的东西,因此凡是倭国商人来广州,大多是进货为主,很少有卖货的。”秦遥又道。

“这些日子港口那边有倭国人的货船来吗?”贾雨村问道。

秦遥又面向贾雨村解释道“我听说是有的,只是他们规模太小,平时也很少关注他们。”

“大人,不如咱们去港口看看去?在这里说来说去,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贾雨村对贾政建议道。

*

王熙凤一行人从嘉定出发前,又寄了一封信到广州。因肩负大事,王熙凤一直高度紧张,凡没必要停靠的地方都略过了。一船上乘风破浪,二十多天就回到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