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第三百一十章 重现百家争鸣?


“景瑜,你的意思是……”

“太子殿下,不如重启西周分封之法,以我华夏本土北至瀚海,西囊昆仑、南至东吁缅甸、东至奴儿干都司为不封之地。

余者凡立下赫赫战功、或于国家有莫大贡献者,皆可受封于海外。

身毒、吕宋、柔佛、东瀛便是很好的试验之地。”

现在这群人精着呢,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所以有必要放出去一块肥肉,让人吃给他们瞧瞧。

先说身毒,这个国家比较奇葩,也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只不过融合的比较失败,问题太多了。

而且鞭长莫及,距离京城**之遥,直接统治的成本太大了,得不偿失。

还不如直接打下来然后分封出去,让各诸侯国每年向华夏进贡物资以养华夏本土。

薛虹的计划里,分封就应该效仿西周那样,封他几百上千个诸侯国出来!

反正身毒地方够大,分的诸侯国越多,对华夏本土也就越有利。

就算身毒这地方真要出现一个雄才伟略的王,想要统一身毒,那也要问问大明本土同意不同意。

再加上身毒这个国家本土百姓太奇葩了,薛虹预计,就是把孔子从棺材里扣出来,让他亲自去教化,估计没有个二三百年都无法实现。

至于吕宋、柔佛、东瀛这三个位置,本来薛虹是不打算建议太子分封出去的。

可还是那句话,统治成本太大了。

至少一百年之内,大明没有足够的技术去实现如此辽阔的疆域有效统治。

那还不如先把华夏正统的名义盖上章,等后世时机成熟,自然而然也就收回来了。

华夏是爱好和平不假,但也主打一个恋旧,只要归属过华夏的土地,再过一千年也会有人惦记着收回来的。

如果没动手,那就是说明实力或者条件不允许。不存在其他原因。

而且东瀛、吕宋、柔佛这三个国家的位置太关键了,简直就是华夏本土天然的屏障。更是华夏本土向外扩张的必要中转站。

所以薛虹的建议上,这三个国家,尽量可着王室宗亲封吧,赶紧把正统的名号留下。

太子双手搭在膝盖上,沉思良久:“嗯,或许可行,我大概明白景瑜的意思了。

你还是想如最初的那样,将本朝的大族势力从本土踢出局。

倘若大举进行封国,带来的必然会是大规模的家族外迁。

当所有人的目光和基本盘开始向外转移,咱们再顺水推舟,将火耗归公、摊丁入亩以及官绅一体纳粮推行下去。

如此一来,至少百年内,我大明本土都可以保持着极高的扩张力,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大明本土的土地兼并。”

薛虹点头道:“殿下英明。臣建议封国分为三种。

第一种:宗亲子国,以东瀛、吕宋、柔佛为例,这一类的封国除了每年要向大明适当进贡外,还要受大明本土驻军的保护,承担大明对外经贸扩张的中转站的义务。”

说白了就是,这种封国的国王只有行政权、经济权,没有军事权。

只要大明愿意,随时可以换个国王。

“第二类:功臣封国,也是真正的独立的封国。如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一般,需要定期向朝廷朝贡。

第三类……便是海外番邦洋国了。这种封国国土不应封的太大,最大者也理应仅一县之地。可以出钱来买。”

太子闻言瞪大了双目,仿佛在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封国还可以买?景瑜,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殿下,这第三种分封的方法便是给民间那些富商大族家分封出国的借口。

只要他们出钱,便可以由朝廷出兵,去进行教化。随后赐予金书玉册,从此便算是一方诸侯了。

当然除了钱以外,也可以用本土的土地去置换。一亩本土的田产,可以换五亩大小的封国土地。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必须是本朝文风大行,哪怕没有了世家大族,我大明依旧能够涌现出源源不断的人才。

所以,臣**,在开分封之前,请殿下降旨,重现百家争鸣。

当然,还是要以儒学为首、法、兵、墨等显学为辅,虽是为辅,但只要专精一道且出类拔萃者亦可为官。

自此科举选官之法不再拘泥于儒家一道之上。”

为什么封建社会学阀问题如此严重?

古代的科举就和赛车一个道理。赛道就一条,世家这上千年,来来**跑的就是这一条赛道,已经熟的不能再熟,闭着眼睛都可以跑到终点。

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从来就没有进过赛道,完全是盲跑。哪里该加速,哪里过弯该减速,哪里有坑全都不知道。

除了个别天赋异禀的穷苦百姓出身的人家外,压根就不可能跑得过人家。

薛虹现在要做的就是,多开几条赛道出来!!越多越好!!

原来大家跑的都是这一条熟的不能再熟的跑道。

现在薛虹又重新造了很多条跑道,而且所有人都是一个起跑线!

他们想要摸明白新跑道,起码也要百年的时间去积累经验。

一百年的时间啊!!

等大明不再因为人才受学阀家族的限制后,早就开始点名踢人了!通通踢出大明去,给咱开疆拓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