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琛成功破获李大人谋反一案后,朝堂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仍在涌动。
那些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既得利益者,虽表面上对孟令琛恭敬有加,背地里却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如何扳倒他。
一日,孟令琛正在书房审阅各地呈上来的关于改革实施情况的奏章,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
他深知改革之路困难重重,每一项措施的推行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窗外微风拂过,庭院中的树叶沙沙作响,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鸟鸣传来,却未能驱散他心中的忧虑。
此时,管家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恭敬地说道:“大人,吏部侍郎孙大人求见。”
孟令琛微微一怔,心中暗自思忖:这孙侍郎平日里与自己交集甚少,此时前来,所为何事?
他放下手中的奏章,神色平静地说道:“快请孙大人进来。”
不多时,一位身着官服,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精明的中年男子走进书房。
此人正是吏部侍郎孙启。
看到孟令琛,孙启连忙拱手行礼,脸上堆满了笑容,说道:“孟中书,别来无恙啊!今日贸然来访,还望孟中书莫要见怪。”
孟令琛起身回礼,微笑着说道:“孙侍郎客气了,不知孙侍郎前来,有何指教?”
孙启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从袖中掏出一份名册,递向孟令琛,说道:“孟中书,这是我近日整理的一份各地官员政绩考核名册,其中有不少官员在此次改革中表现突出,我觉得应当予以嘉奖,以激励其他官员积极投身改革。”
孟令琛接过名册,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名字,心中却泛起一丝疑惑。
他深知这吏部掌管官员考核升降,孙启此举看似为改革助力,实则不知暗藏什么心思。
孟令琛不动声色地将名册放在一旁,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说道:“孙侍郎有心了。只是这官员考核,关系重大,还需仔细斟酌。不知孙侍郎对这些官员的考核依据,可有详细说明?”
孙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笑着说道:“自然是有的。这些官员或是在减轻农民赋税方面落实得力,或是在鼓励商业发展上颇有成效,都是有实打实的政绩摆在那里的。”
孟令琛微微点头,目光深邃地看着孙启,说道:“如此甚好。不过,这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官员们的工作也繁杂琐碎,考核之时切不可只看表面政绩,还需深入了解其工作细节和百姓的真实反馈。孙侍郎觉得呢?”
孙启连忙应道:“孟中书所言极是,是下官考虑不周了。”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孙启便起身告辞。
孟令琛将孙启送至门口,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这孙启突然送来这份名册,背后必定有文章。
他决定派人暗中调查这些被孙启提名嘉奖的官员,看看其中是否有猫腻。
几日后,孟令琛派出去的人回来向他汇报。
原来,这些被提名的官员中,有不少人与孙启关系密切,有的甚至是孙启的门生故吏。
他们所谓的政绩,多有夸大虚报之嫌。
孟令琛得知此事后,心中大怒,但他很快便冷静下来,深知此事不可贸然行事。
此时,正值秋日,京城中的枫叶渐渐变红,微风拂过,落叶纷纷扬扬地飘落。
孟令琛独自一人在庭院中踱步,脑海中思索着应对之策。
他深知,若直接揭露孙启的阴谋,势必会引发一场朝堂风波,影响改革的进程;但若放任不管,又会让改革流于形式,辜负陛下和百姓的期望。
就在孟令琛沉思之际,管家匆匆走来,说道:“大人,七公主求见。”
孟令琛微微一怔,随即说道:“快请公主进来。”
片刻后,秦云乔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庭院。她今日身着一袭淡粉色宫装,头戴一支镶珠发簪,显得格外端庄秀丽。
看到孟令琛,秦云乔微微欠身,行了一礼,说道:“孟大人,许久不见。”
孟令琛连忙回礼,说道:“公主客气了,不知公主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秦云乔秀眉微蹙,神色忧虑地说道:“孟大人,我听闻近日朝堂上有人在暗中破坏改革,可有此事?”
孟令琛心中一动,知道公主消息灵通,此事想必已传入宫中。
他微微点头,说道:“公主所言属实。确实有一些既得利益者妄图阻碍改革,不过臣定会竭尽全力,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秦云乔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许,说道:“孟大人深谋远虑,有大人在,皇兄和我都放心许多。只是这改革关乎国家兴衰,百姓福祉,还望大人万事小心。”
孟令琛躬身说道:“多谢公主关心,臣定当不负所托。”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应对之策后,秦云乔便起身告辞。
孟令琛望着秦云乔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解决孙启之事,为改革扫除障碍。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孟令琛决定先收集更多的证据,坐实孙启等人的罪行。
他暗中安排人手,深入各地,详细调查那些被提名官员的所作所为。
同时,他也开始留意孙启在朝堂上的一举一动,寻找他的破绽。
几日后,孟令琛终于掌握了足够的证据。
他将这些证据整理成册,准备上朝时向陛下揭露孙启的阴谋。
上朝之日,孟令琛身着朝服,神色庄重地站在朝堂之上。
待众人行礼完毕,秦易珩开口说道:“众爱卿,今日可有要事启奏?”
孟令琛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秦易珩微微点头,说道:“孟爱卿请讲。”
孟令琛从袖中掏出证据册,双手呈上,说道:“陛下,近日臣发现吏部侍郎孙启在官员政绩考核一事上弄虚作假,他所提名嘉奖的官员,多有虚报政绩、与他关系密切之人。这不仅违背了考核的公正原则,更严重影响了改革的推行。”
秦易珩听后,脸色一沉,说道:“竟有此事?”
孙启听到孟令琛的话,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连忙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孟中书这是血口喷人!臣一心为朝廷选拔人才,绝无此事!”
孟令琛冷冷地看了孙启一眼,说道:“孙侍郎,证据确凿,你还想狡辩?”
说罢,他将证据册递到太监手中,由太监呈给秦易珩。
秦易珩翻开证据册,仔细查看起来,脸色越来越阴沉。
看完之后,他将证据册重重地拍在龙椅上,怒声说道:“孙启,你身为吏部侍郎,不思为国效力,反而营私舞弊,该当何罪?”
孙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说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臣一时糊涂,犯下大错,还望陛下开恩。”
秦易珩沉思片刻,说道:“孙启,念你为官多年,曾有过些许功绩,朕暂且饶你性命。但吏部侍郎一职,你已不配担任,即刻革职查办!”孙启瘫倒在地,面如死灰。
处理完孙启之事后,朝堂上一片寂静。
孟令琛再次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此次事件虽已查明,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改革之路,困难重重,还望陛下能广开言路,选拔贤能,共同推进改革大业。”
秦易珩微微点头,说道:“孟爱卿所言极是。众爱卿,今后若再有此类事件发生,朕绝不姑息!”
退朝之后,孟令琛回到府中。
他深知,虽然此次成功解决了孙启的问题,但改革之路依然漫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
有些地方官员对改革政策理解不到位,导致执行不力;而有些地方的百姓,对改革也存在疑虑,担心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孟令琛得知这些情况后,心急如焚。
他决定亲自前往各地,实地考察改革的实施情况,解决遇到的问题。
临行前,秦易珩召见了他。
在御书房中,秦易珩神色关切地说道:“孟爱卿,此次你前往各地考察,责任重大。朕希望你能深入了解民情,倾听百姓的声音,务必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孟令琛躬身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全力以赴。”
秦易珩微微点头,说道:“爱卿一路辛苦,若有任何问题,可随时派人回京向朕汇报。”
孟令琛领命后,便带着几名随从踏上了考察之路。
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历经艰辛,先后到达了多个州县。
每到一处,孟令琛都深入民间,与百姓交谈,了解他们对改革的看法和意见。
同时,他也召集当地官员,详细询问改革措施的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决。
在一个偏远的县城,孟令琛了解到当地百姓对减轻农民赋税的政策存在误解,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担心日后会加重赋税。
孟令琛得知此事后,亲自召集百姓,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改革政策的长远意义。
他说道:“乡亲们,陛下推行改革,旨在减轻百姓负担,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这减轻赋税的政策,是长久不变的,大家尽可放心。”
百姓们听了孟令琛的话,心中的疑虑渐渐消除,纷纷对改革表示支持。
在另一个地方,孟令琛发现当地官员在鼓励商业发展方面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