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勉强同意财政改革后,孟令琛深知,这仅仅是迈向彻底架空皇帝权力道路上的又一小步。
财政改革虽已启动,但皇帝要求亲自监督实施过程,无疑为这场改革增添了诸多变数与阻碍。
孟令琛回到中书令府,书房内烛光摇曳,他眉头紧锁,在房内来回踱步。
窗外,夜色深沉,乌云蔽月,偶尔有几声鸦啼传来,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他心中明白,皇帝此举意在安插眼线,掌控改革进程,稍有不慎,不仅改革会功亏一篑,他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几日后,孟令琛邀秦易珩与秦云乔至府中密会。
三人围坐在书房的圆桌旁,桌上摆放着尚未动用的香茗,热气袅袅升腾,却难以驱散室内凝重的氛围。
孟令琛神色凝重,率先开口:“陛下虽同意财政改革,可亲自监督一事,实乃棘手难题。我们必须想出应对之策,确保改革能按我们的计划推进,同时进一步削弱陛下对财政的掌控力。”
秦易珩一脸忧虑,微微摇头道:“父皇此举,显然是对我们心存戒备,步步提防。如今朝堂之上,父皇的亲信虽经几番打击,仍有不少势力盘根错节,我们稍有动作,便可能被他们抓住把柄,向父皇告状。”
秦云乔轻抿双唇,美目流转,思索片刻后说道:“孟大人,依我之见,我们不妨将计就计。既然陛下要监督,我们便表面上顺从,一应事务皆按规矩向陛下汇报,让他挑不出错处。但在暗中,我们加快改革的关键步骤,待木已成舟,他便是想阻拦也来不及了。”
孟令琛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公主所言极是,此乃一计。不过,我们还需在朝堂之上,进一步分化陛下的亲信势力。如今户部尚书李大人与工部侍郎王大人已站在我们这边,可其他与财政相关的关键职位,仍有不少陛下的心腹。我们要想法子,让他们自顾不暇,无暇顾及我们的改革行动。”
正说着,一阵微风拂过,吹得窗户“嘎吱”作响。
孟令琛下意识地抬眸看向窗外,只见夜色愈发深沉,狂风呼啸,似要将这世间的一切都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
他心中一动,计上心来:“殿下、公主,如今朝堂局势波谲云诡,我们可利用天象示警之事,大做文章。近日天象异常,天狗食月之景引得民间议论纷纷。我们可暗中散布言论,称此乃朝廷财政混乱,上天降下的警示。如此一来,百姓对财政改革的呼声会更高,陛下即便有心袒护亲信,也会碍于民意,有所顾忌。”
秦易珩眼睛一亮,拍手称快:“妙啊,孟大人此计甚妙。百姓向来敬畏天象,若能借此造势,定能为我们的改革添一把火。只是,这散布言论之事,需做得隐秘,不可让陛下察觉是我们在背后推动。”
孟令琛嘴角泛起一丝自信的笑意:“殿下放心,此事我已安排妥当。我在民间有一些可靠之人,他们会在合适的时机,将这些言论在市井之中传开。不出几日,便能传遍京城,进而传到陛下耳中。”
商议已定,三人又对改革计划中的细节进行了一番探讨,直至夜深才各自散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孟令琛一边有条不紊地推进财政改革的各项事务,一边密切关注着朝堂上的动向。
正如他所料,民间关于天象示警与财政改革的议论越来越多,百姓们纷纷期盼朝廷能尽快整顿财政,还天下一个清明。
朝堂之上,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在民意的压力下,也开始倾向于支持改革。
然而,皇帝的亲信们也并非坐以待毙。
他们察觉到孟令琛等人的意图后,开始暗中谋划反击。
一日,吏部尚书周大人在朝堂上突然发难,指责孟令琛在财政改革中任用私人,有结党营私之嫌。
孟令琛心中早有准备,他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出列,向皇帝躬身行礼后,朗声道:“陛下明鉴,此次财政改革,事关国家兴衰,臣岂敢有丝毫懈怠与私心。所任用之人,皆是经过层层筛选,能力与品行皆有目共睹。周大人仅凭无端猜测,便对臣横加指责,实在是有失公允。”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目光在孟令琛与周大人之间来回扫视。
他心中虽对孟令琛的改革举措极为不满,但此时朝堂之上支持改革之声甚嚣尘上,他也不好贸然偏袒周大人。
思索片刻后,他缓缓开口:“此事朕自会派人详查。孟爱卿,你既负责财政改革,当谨言慎行,不可让他人抓住把柄。周爱卿,若无确凿证据,也不可随意污蔑朝中大臣。”
退朝后,孟令琛回到中书令府,心中暗自思忖:周大人此举,显然是皇帝亲信们的一次试探。
若不能妥善应对,不仅改革会受阻,自己也可能陷入困境。
他决定主动出击,先一步揭露周大人及其背后势力的一些不法行为,打乱他们的阵脚。
经过几日的秘密调查,孟令琛掌握了周大人在吏部任上卖官鬻爵的证据。
他再次联合礼部尚书赵大人、刑部侍郎孙大人等几位朝中重臣,在朝堂之上向皇帝弹劾周大人。
朝堂之上,气氛剑拔弩张。
孟令琛手持弹劾奏章,神色庄重:“陛下,臣近日收到密报,又经多方查实,吏部尚书周大人在任期间,公然卖官鬻爵,严重破坏朝廷的选官制度,损害朝廷威严。这是臣收集的证据,每一条都有详实的证人证物,恳请陛下彻查。”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周大人脸色惨白,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地,连连磕头:“陛下,冤枉啊!这是孟令琛等人对臣的污蔑,臣绝无此事。”
皇帝脸色铁青,他看着孟令琛呈上的证据,心中对周大人的行为既愤怒又失望。
但他仍心存一丝侥幸,希望能为周大人开脱一二:“孟爱卿,此事重大,不可仅凭这几张纸便定周爱卿的罪。需得仔细调查,确保万无一失。”
孟令琛微微躬身,恭敬道:“陛下,臣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岂敢有半点马虎。这些证据皆是臣与几位大人经过多日深入调查所得,确凿无疑。若陛下不信,可派人重新核实。周大人的所作所为,已然触犯了我朝律法,若不严惩,何以服众?又何以彰显陛下公正严明之治?”
此时,礼部尚书赵大人也出列,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孟大人所言属实。臣等也参与了调查,周大人的罪行铁证如山。若不处置,朝堂上下必定人心惶惶,朝廷的公信力也将荡然无存。”
在众多大臣的联名恳请下,皇帝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将周大人停职查办,命刑部即刻展开调查。
此事过后,孟令琛在朝堂上的威望进一步提升,支持财政改革的声音愈发高涨。
而皇帝的亲信们则如惊弓之鸟,人人自危,行事也收敛了许多。
孟令琛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皇帝绝不会轻易放弃对权力的掌控。
在财政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朝廷的官员考核制度。
他深知,若能掌控官员考核,便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官员的升降荣辱,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削弱皇帝的影响力。
一日,孟令琛在书房内与秦易珩、秦云乔商议此事。
书房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孟令琛坐在主位上,手中拿着一份官员考核制度的蓝本,神色凝重:“殿下、公主,如今财政改革已初见成效,但我们要想彻底架空陛下,还需在官员考核制度上做文章。现行的考核制度漏洞百出,多由陛下亲信把持,这对我们极为不利。我们要制定一套新的考核制度,将考核标准规范化、透明化,让真正有能力、支持改革的官员得以晋升,而那些依附于陛下的庸官则被淘汰。”
秦易珩微微皱眉,面露担忧之色:“孟大人,官员考核制度关乎众多官员的切身利益,若我们贸然提出改革,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遭到众多官员的反对。况且,陛下也不会轻易同意我们对这一制度动手。”
秦云乔秀眉轻挑,眼中闪烁着聪慧的光芒:“孟大人,我觉得此事可徐徐图之。我们不妨先在一些小范围内试点新的考核方式,做出成效后,再向朝廷推广。同时,我们也要在朝中广泛宣传新考核制度的好处,争取更多官员的支持。”
孟令琛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许:“公主所言极是。我们可先从与财政改革相关的部门入手,对这些部门的官员进行试点考核。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官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对改革的贡献。待取得一定成果后,再将成功经验向其他部门推广。在此期间,我们要与朝中大臣多沟通交流,让他们明白新考核制度对朝廷和他们自身的益处。”
商议完毕,孟令琛即刻着手准备官员考核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
他亲自挑选了一批精明强干、支持改革的官员,组成了考核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和流程。
在试点过程中,他密切关注着每一个环节,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试点部门的官员们在新考核制度的激励下,工作积极性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也显著提升。
孟令琛抓住这一契机,在朝堂上向皇帝及众大臣汇报了试点工作的成果,并提出将新考核制度在朝廷范围内推广的建议。
朝堂之上,大臣们对新考核制度的推广议论纷纷。
一些支持改革的大臣纷纷表示赞同,认为这一制度能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官员,有利于朝廷的长治久安;而一些皇帝的亲信则面露忧虑之色,他们深知新考核制度一旦全面推行,自己的势力将受到极大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