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秋去冬来,转眼间,贞观元年到了。
彻底告别乱世,以及武德年间的诸多不如意,大唐自元日起正式进入李世民的时代。
新年前,大唐上到朝廷,下到民间,热热闹闹地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历来俗成的庆祝活动不少,除了官员、百姓都爱、都盼的假期,还有诸多繁琐费财的祭祀、社交活动。
根据《假宁令》,新年有七天假,过年前有三天,过年后还有三天,加起来都有半个月了,也是挺长了。
民间百姓打扫屋子、囤积年货、走亲访友,贴春联、放鞭炮、家庙祠堂祭祀先祖,求先祖保佑。
去道观寺庙烧香奉香油钱拜神敬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中平安顺遂,父母康健,儿子娶得佳妇,女儿嫁得如意郎君。
结了婚的儿女,小两口和和睦睦,来年日子越过越红火,添丁进口,生个健康的大胖娃娃,那就再美满不过了。
今年情况与往年有了些差别。
华夏大地的百姓们求神一向现实,哪里的神佛更灵,就信哪里的,信仰转变非常丝滑,想求的‘神’自然是越灵验越令人趋之若鹜。
关初阳一手‘游国示众’名震天下,大唐上下谁人不知关国师的尊号。
不说草原,就连附属国多少都听过大唐仙师的壮举和威名。
百姓们,尤其是被突厥人嚯嚯过的地界,百姓们自发给他们心目中的真神塑像建庙,热情的恨不得马上就完工,然后带上家里妇孺和老几样进庙里拜拜,期望虔诚信仰能打动入世的神明,实现他们繁多的朴实的愿望。
关国师表示:走开!你们这些有毒的信仰!都给我走开!!
新任国师态度坚决,朝廷又行动迅速,百姓们虽不理解,又觉得可惜,却还是听话地没有再继续建庙活动。
只是很多人不信邪,且固执己见,明面上不敢,私下里,在家里难道还不敢吗?
然后他们的小小的屋宅,或深宅大院里,要么多了一个供桌,桌上供着不明容貌的国师相,并贡品香烛线香若干。
或小神堂一个,里面装饰非常昂贵考究,一天到晚有专人看护,香火不断。
好在关初阳事先给自己套了从小卖部交易得来的隔离信仰的防护罩子,才能不叫那危险玩意儿近身钻空子。
为了以防万一,一样的罩子,他也给小徒弟买了一个。
以及,虽然在这个世界没什么必要,但还是让小徒弟学他,在下唇贴一颗米粒大小的珠子做装饰,不为美观,只因那是一粒解毒丹,若是中毒来不及拿药,一抿就可以了。
朝廷这边,虽不像民间那般自由随意,庆祝活动也是极其丰富热闹的。
明面上大家都在放假,其实假期参与组织活动本就是在加班,大家都在假期时间前往工作地点加班,那放假不放假还有什么区别。
更别说元日时,朝廷还要举行早朝大典,走朝贺、展示礼器等彰显国家繁荣的活动。
除此之外,大明宫还要宴请群臣;当皇帝的要出血给大臣赏赐。
要举行文化活动,给大臣雅士表现文化修养,讨好皇帝的机会,彰显一下对君主的忠诚,拍拍龙屁,抒发一下对大唐至死不渝的热爱,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开展文娱活动,表演歌舞技艺,增加艺术气息和新年氛围。
还有最重要的祭祀天地、祖先,表达敬意和感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身为具有玄幻色彩的国师,在这个最重要之一的节日里,关初阳也不好太摆烂。
不过,祭祀天地可以,给老李家祭祖是不可能的,即使他是老李家的国师也不行。
他不愿,也没直说不愿,也没人敢真的说出来让他履行‘职责’,所有人默认以前由谁主办祭祖,今年还由谁。
祭祀当天,出于对国师身份的负责及对此方世界天道的尊重,关初阳穿着郑重,面上庄严很能唬人,实则内心百无聊赖。
身边一左一右分别跟着生无可恋表情包的狗子统,和同样着装郑重,神情庄重的李承乾小朋友,一师一徒再加一统水磨功夫一样磨流程。
等到了给天道说好话、拍马屁,念祭文,烧祭文的阶段,关初阳拿出自己写后,经由大唐某知识分子重写(划掉)润色过的祭文,诚心诚意的朗声念诵。
关国师多年修真,自己的文采停留在哪个水平自己还不清楚吗。
这东西就跟修行一样不进则退,想进步,又非一夕之间就能速成。
这样的祭文若是当众念出来岂不社死!
几乎只犹(沉)豫(默)了一秒,关初阳就决定让某人替自己重写(划掉)润色祭文。
李世民在其中深藏身与名。
听出来的文武百官什么都不说,只在心里想想,吐槽一下。
祭文念完,关初阳将祭文放入燔柴炉,施法无火焚烧,燃烧的烟气直直向着天上飘去。
天上厚重的云层不自然地涌动,隐隐流转着金色光辉,那是天道在回应。
祭祀进行到这一步,关初阳一伸手,小承乾立刻双手托着托盘恭敬上前。
关初阳将盘上仅有的一只观音玉瓶拿起,打开瓶盖,灵力包裹着瓶中异香扑鼻的液体,化作一缕细长的袅袅潺潺的水流向上逆流,在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注视下,水流进入天上云层,融入云层。
随后,关国师释放自身灵力,将感应范围扩大,直到笼罩住整个大唐境域,施展基础法术——降雨术。
同一时间,大唐境内上空的厚重云层,开始下一场细密的,柔和的,泛着金色微光的雨。
那雨极细极柔,无声无息的缓慢的轻飘飘地从高空落下来,雾蒙蒙的,将眼前的视野滤镜般渲染成一片柔和的金。
细细密密的雨落在万物上,听不到丝毫雨声,润物无声,北方的人恍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湿润的烟雨朦胧的南方。
明明还是寒冬,那绵绵细雨落下的时候却没有带来更多的寒冷,当然也没有带来温暖。
可当那肉眼不可见的,牛毛一样的雨丝一丝丝落在皮肤上,濡湿的渗入,或通过呼吸进入身体,竟惊人让人感受到从内到外的舒畅和热意。
比喝一碗浓浓的热汤,或待在暖乎乎、香喷喷的被窝更舒服。
让人满足地想要发出一声喟叹。
不,不止这样,似乎,还有什么不一样了。
“天呐!”
一声惊呼惊醒了正沉浸在自我感受中,默默无声的百姓们。
被打断贤者时间的众人怒气冲冲地望向声音的来处。
那个发出惊呼声的少年完全没心情理会那些不友好的视线,整个人震惊的五官都有些走样,眼睛瞪大到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声音不可避免的高亢。
“阿姊,妳站起来了!”
有人不明所以。
有知情人跟少年同款震惊表情,愣愣的,声音颤抖地说:“天啊,那小娘子可瘫了有三年了!”
轰——!!!
这句话如鞭炮的引线,一经点燃,噼里啪啦地炸开了!
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正成为一种狂热的现象,在整个大唐境内遍地开花。
就是再愚蠢转不过来弯的人,都知道这一切神奇的改变都是这奇妙金雨的功劳。
再由信息来源迅速,脑子聪明的人一结合情况,一联想,就知道是那位国师在祭祀天地的功劳。
大唐最不缺聪明人,很快,大唐百姓就都知道神仙国师祭祀天地为大唐祈福,上天有感,为大唐降下可治世人的仙露甘霖。
细雨的润泽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