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之前建过寺庙,是极为幽静所在,这四周古木参天,即使寒冬腊月也一片绿意,等到盛夏,蝉鸣悠悠,溪水潺潺,若是在此处读书,定能修身养性,收敛浮躁。
这里的大小,建个书院也甚好。
这想法在林易脑中掠过,让他眼前一亮。
不过,他也只是想想。建书院这种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
况且真的建了书院,对外招生,还怎么为瓷窑保密?岂不违背买下这片的真实用意?
填饱了肚子,林易起身往山下看去,一样的青石路,看来这路确实是寺庙所留。
沿着青石路走,林易想看看这路究竟能通往哪里。
不多时,在一个拐弯处,他们看到了先前开辟过的路,这是一个岔路口。
林易恍然,他们最开始顺着路走,一路到了佛塔处,却没注意到这里还有个岔路是可以通往寺庙的。
佛塔所在,不需要经过寺庙主体就能上去,倒是有意思。
光靠想,林易是想不出为何要这么修建的,便只将疑问埋在心底。
回到走过的路上,他们就轻松多了,不用边走边砍树,轻松不少。
回到瓷窑选址,林易只得再在这里住上一晚,明早再回家。
望山和柴明已将林家湾附近的山都看过,也就这里是最好的建瓷窑所在,林易便也不纠结,决定回去就开始做计划,买下看好的山地,年前先找人把路平整出来。
林易出去几天,回家后开始忙起来,林安澜看在眼里,知道选好了瓷窑地址,一颗心终于放进肚子。
她都把赚钱的方子送到林易眼前了,若是家里还缺钱,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林易亲自跑了一趟县衙,问明他看中的那座山尚还属于梓州的范围,归属童山县管辖,遂花钱买下。
山地价贱,几百亩买下来的花费还不如先前买下六百亩地的一半,来量地的官差得了白县令的嘱咐,多量了一些,算是半卖半送给了他们。
熟田抢手,但这种偏远旮旯的山地无人问津,好不容易有个要买的,价格更加便宜也说得过去。
白县令对林易要买这种山地感到奇怪,问起来林易也不撒谎,只说自己要建瓷窑,白县令便不再多问。
建瓷窑好啊,这地方归属童山县管辖,建了瓷窑,有了收益,林易需要交税给县衙,也是一笔收入。
林易想起山中的废弃寺庙,问起白县令,却没有得到答案。白县令在此地任职四年,底下的村落倒是都去过,但这没有人烟的大山,他未曾踏足,也并没有听说童山县西边的大山有什么古寺的。
林易也只好拜托白县令闲暇时翻阅下县志,看原来留下的资料里有没有线索,白县令欣然应允。
地方选好也买下来了,林易便拿着买山剩下的钱投入到开山修路中。
这就需要大量人手,好在现在农闲时节,附近村子多的是闲汉。先前雇佣了一批短工来翻那六百亩地,这次再去雇人,望山轻车熟路。
农家冬季没有进项,人都要闲生锈了,林家要招工,响应者极多。听说是要在山里修路,议论纷纷。
长安城回来的大官就是与众不同,没事儿往山里修什么路?村人不理解,但不耽误他们报名。
林家招短工,待遇好,包饭还给工钱,饭食里还经常能够见到肉,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事去。
工人找好,便热火朝天干起来,按照林易的计划,前期不打算修多好,只要能让车马通行,运送东西即可。
等以后有了钱,再修石子路甚至青石板路。
不是林易不想一步到位,实在是经济条件不允许。
即便是简易的道路,他手里的钱恐怕都不够。
无奈之下,林易只能再去请求他家娘子和大嫂的支援。
这次却不是借,而是入股。
周佩宁和吴月皎以银钱入股,每人拿两成收益。剩下的六成,每家一半。
对外,他们是一家,但自古以来嫁妆都是女子私产,即便他娘子和大嫂都不介意借给他用,他和大哥却不能总是占媳妇银钱上的便宜。
对于林易突然要自己建瓷窑,大家不是没有疑虑。林易也考虑到这一点,单独抄下陶瓷书中红瓷,青花瓷的制作方法给三人看,表示自己不是无的放矢。
陶瓷书中记载的不止这两种瓷器烧制方法,林易先挑出两种出来,待工艺成熟并赚取了一定资金后,再着手研制其它。
见到方子,周佩宁三人没什么不放心的,唯一担心的是前期投入太多,但这点风险他们还能承担。
即便做最坏的打算,投进去的钱都打了水漂,家里还有六百亩地托底呢。
参与这事的人中,与林家四个长辈的放心不同,柴明是很忧心的。
他一家现在什么都依靠林家,是要凭借自己的手艺给林家赚钱的,但现在又是买山又是修路的,花费不菲。等到瓷窑真的建起来,仅凭他的手艺,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啊!
柴明忧心忡忡一直到了年底,眼看通往瓷窑的路都快要修好,更是愁得吃不下饭。
林易本来是想过了年再和柴家签订契约,拿方子给柴明,让他在建瓷窑的时候琢磨试验一二的,如今看他这状态,便也不再往后拖,找他谈话。
林易拿出两份契约,对柴明说道:“年后瓷窑就要建起来了,咱们也该说下签订契约的事。”
柴明心下忐忑,不知道林易的条件是什么,只点头没说话。
“我偶得一方,烧制的瓷器与现下不同,名为青花瓷。我让望山遍寻陶瓷匠人,就是想要烧制这种瓷器。咱们须得签订契约,保证方子不外露。”
柴明听完,心放下一半,怪不得林易肯投这么多钱建瓷窑,原来不是要靠他的手艺赚钱。
随即又担忧起来,最好的保密方法,莫过于把他一家变成林家的奴仆,林家便能掌握他们的生杀大权。
柴家虽是以制瓷为生,但并非匠籍,因为他家有足够的田地,还算农户,只是后来被柴家大儿子败光了。
本以为没了田产,就要没入匠籍,谁知差点直接变奴籍。
如果有的选,柴明自然不会想入奴籍。
林易看出柴明在担心什么,也不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