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 年—740 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晚年隐居,又称“孟山人”“鹿门处士”。 孟浩然出生于永昌元年(689 年),其家族在襄阳城中薄有恒产,且世代习儒,在族中行第为六,祖籍邹鲁。他自幼聪慧,9 岁时与弟弟孟洗然一起在孟氏故园读书,作诗苦心孤诣,少年时便诗才卓着。20 岁前后,孟浩然游历鹿门山,并作《题鹿门山》诗,此诗标志着他独特诗风的基本形成。 景云二年(711 年),23 岁的孟浩然与好友张子容同在鹿门山隐居读书,期间作《夜归鹿门歌》,其诗名在乡曲间已有美誉。次年,他送张子容入京应进士第。
25 到 35 岁间,孟浩然辞亲远行,漫游吴越之地,广交各方朋友,同时干谒公卿名流,希望能获得进身的机会。
开元五年(717 年),他游览洞庭湖,并干谒张说,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赠,以期望得到赏识和引荐。同年秋季,他游历了三湘之地。然而,干谒无果后,孟浩然次年归家读书,作诗慨叹自己的清贫和失意,渴望能有人向皇帝引荐自己。
开元八年(720 年)暮春,孟浩然在病中赠诗张子容,感叹年华渐逝却入仕无门。这一年的重阳节,他与襄州主簿贾昇登高望远、诗酒唱和。居家期间,孟浩然与一些中下层官吏交往频繁,也有诗歌的唱和之作。
开元九年(721 年),张说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此后的一两年间,孟浩然赴洛阳求仕。
开元十四年春(726 年),玄宗“罢说中书令”,而孟浩然滞留洛阳三年求仕,最终无果,于是离开洛阳,漫游吴越,并在扬州结识了诗人李白。 开元十五年(727 年)冬,孟浩然赴长安应进士第。次年,他与王维结交,王维还曾为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获得赏识。同年秋季,他在秘书省参与聊句时,写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之句,令众人称赏,一时间誉满京师。同年九月,孟浩然因落拓困顿,献赋后迟迟没有回音,便作诗赠给贺知章、袁仁敬等人,以抒发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开元十七年(729 年),仕途受挫的孟浩然拂衣离开长安。关于他离开长安的原因,有一个具有争议的说法是,王维曾私邀其入翰林院,恰逢玄宗至,孟浩然惊慌中躲在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其出见。孟浩然自诵其诗,当念到“不才明主弃”之句时,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随后放归襄阳。
回到家乡后,孟浩然辗转于襄阳、洛阳之间,与姚崇后人交游赠诗,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年秋季,他从洛阳前往吴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欲引荐他入仕,孟浩然作诗婉言谢绝,从《田园作》中的“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骛”,可以看出他对仕途的追求之高,这或许是他婉拒曹三御史的原因。这一年冬季,他游历了富阳、桐庐江、建德江等地。 开元十八年(730 年),孟浩然漫游至江南,寻访名山古刹,题壁赋诗。开元十九年(731 年),他在越州与谢甫池交游并赠诗,同年还与杭州薛司户、钱塘县令一同观赏钱塘江潮。尽管肆意于山水之间,但孟浩然始终没有断绝用世之念。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他再度赴长安求仕,可惜依然无果,写诗赠别好友王维后,返回襄阳。 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韩朝宗任襄州刺史。同年唐玄宗下诏,要求五品以下清官及军将、都督、刺史等,举荐有王霸之略、学究天人之际、智勇堪将帅之选或政能当牧宰之举的人才。韩朝宗的父亲韩思复与孟浩然是忘形之交,所以韩朝宗打算举荐孟浩然,并约好了进京的日期。
但没想到当天有好友来访,孟浩然与好友宴饮论诗,有人提醒他不要误了与韩公约定的大事,他却回道:“喝酒喝到兴头上了,哪管得了其他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