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忙去屋里沏了茶,给帮忙运过来的几位闲汉各送了一杯。小娘子笑语盈盈,几位也乐呵呵的接过。满满付了每人十文工钱。兰嫂子和老丈帮着满满一起把家具都归置好。不一会儿,小铺子就焕然一新了。
一楼原先就是铺的青砖,现如今放上了四张锃亮的石料木桌。满满一拍脑袋,径直跑到隔壁鲜明花肆,买了八盆大小不一的盆景。四张桌子形状不一,大小也不一,各居一角,便自成一方风景。长而方的桌子最大,故而庄重得体,一旁放置一个大而长的花盆,其中用几块灰色的太湖石掩去土色,栽上南天竹,清雅又古韵。另一旁是一张小圆桌,则在桌上置一钧窑花口瓶,其中插上应季鲜花,粉白相接,好不迤逦,旁边又放一架子,架子上置一盆花,花枝斜倚旁出,自有一番美感。
这两个小隔间都用竹帘隔开,各有情致,竹帘上又挂字画,更添文气。
隔间之外的空地,则齐齐整整放上两张大长桌,每桌可围坐十二人,则做平常接待之用。
最后一张桌子是矮脚长桌,桌脚做成几字形,更有一番雅致,满满把盆景在一楼放好,又把长桌至于二楼,打算改日再进行布置。
这一趟下来,满满已经花出去五十贯,即便她绞尽脑汁,花钱也花的抠抠搜搜,但还是把自己这些年的打拼全部投资进去,只留下来袁家二老的棺材本。满满只能扶额感叹,在京城活下来当真是不容易!
趁着这功夫,兰嫂子已经帮满满把锅碗瓢盆洗净。袁大哥也回来了,三人在桌上坐定,只等满满开饭。
在回来的路上,满满便决定好了今晚的饭菜。临安城乃行在之地,各色美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她一个小小食肆,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招揽顾客?满满出身御膳房,精通皇家各色美食,甚至知晓每一道菜背后的故事,但作为一个平头百姓,却很难有机会品尝。本朝人信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些皇家美食,其中一些,无非是烹饪难度大,但食材确实季节中应季的野味,至于难度嘛,对于满满来说,早已不在话下!
她的第一步,便是抓住这些普通百姓对皇家美食的好奇,继而抓住他们的胃!
今日先找回手感,三道小菜:山家三脆,椿根馄饨,松黄饼。
满满先往盆中放入五两面粉,三两松花粉,七钱蜂蜜,糅合均匀后放在一旁发酵。
春天是吃笋子的季节。灶台便开在院子里,从一楼的铺子里略略抬头,便可看见灶台前挽起袖子的满满。手起刀落间,笋子已被切成条状,放入陶罐中,加入三钱粗盐,一把松针,武火滚水,大勺起落间焯水三十息。又在枸杞头中撒入细盐,轻轻揉搓,定住味道,依旧武火滚水焯十息,又从井中打一盆凉水,冰镇定色。最后拿出一把干香蕈,隔水蒸煮。这便是山家三脆中的三味了。
趁着这个功夫,满满一道手把酱汁调好备用。豆豉舂碎,取汁二匙作底味,虾子酱油半匙、镇江米醋一匙增鲜,嫩姜芽切米粒大,木臼轻捣出汁添上辛香,最后胡麻油五滴使得酱汁润口。待香蕈蒸好,用酱汁拌匀三味,此菜就做完了。
春日也是吃春的季节,此时香椿芽长至“一叶一心”,此时苦辛平衡,过老则涩,过早则寡淡。时人常说:“木中阳精,春先百草而发。”此时,放在一旁的面团已经被醒发好,满满加快手速,将椿芽切碎,又滴入茶籽油锁色。宋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头百姓,都奉羊肉唯尊,却贬猪肉荤腥。所以羊肉价格几乎被炒到八百文一斤,对满满这样的小百姓来说太过奢侈。不过,若是精心挑选,特法烹制,猪肉也不错。
若是单单是香椿,满满觉得有些清淡。于是挑出一小块瘦猪肉,切了一点肉沫子,放入春菜之中,又浇上一点酱汁,二者拌匀。
她手艺及其灵活,馄饨皮被擀得极薄,不一会儿,一小锅整齐小巧的馄饨被端上蒸笼。仔细看,每个小馄饨的顶部都有小孔,如此馅料更为可口绵软。
这时,满满把发酵好的松花饼馅料捏成小饼,在锅底预热,一个个小饼往里头放,小火微烹,并盖上锅盖,把小饼闷的香软鲜甜。翻面再烤,再次出锅,只见一个个小饼圆润可爱,用筷子一戳,破一个小洞,一口下去软糯清甜。
邻里之间都闻到这新来的一家传来清甜的饼香,从门口经过都打听:“开食肆呀,闻着不错,改日定要来尝尝!”
三道小菜被端上了桌,香味诱人,隔着老远便能闻到,三人的眼睛都直了。小混炖各四盘,一人一盘,旁边另配酱汁。山家三脆和松黄饼各一大盘置于中间。只见青瓷浅盘中,嫩笋条斜倚成峰;枸杞头碧中透紫,香蕈片赭□□人,三色交叠如琥珀嵌玉盘。椿根馄饨薄皮透出内里椿茸,顶端气孔微张如含苞待放。松黄饼上印着浅浅的梅花烙痕,泛着淡淡焦糖光泽,饼面是金色,又透绿斑纹,表面松针露凝成珠,更添上几分诱人。
众人皆是咽了咽口水,袁家夫妇都是守礼之人,一致看向老丈,让他先行品尝。老丈年事已高,自缢也是有些经历的人,什么美味没有品尝过?但这小娘子年纪轻轻,手艺确实了得,几道小菜便可看出实力。
他拿起筷子把三道菜都尝了一尝,笋尖脆嫩清甜,枸杞头微苦却慢慢回甘,香蕈的木质鲜香漫溢,香脆可口。咬破馄饨的瞬间,椿芽辛香喷涌,猪肉也处理得当,尝不出任何膻味,反而唇齿生香。至于这松黄饼,外层酥脆,内里绵密,味道在整个临安都是数一数二的。
三人狼吞虎咽,不过片刻,盘子便已经空了。满满看着他们的样子,心里也很满意。方才煎了不少松黄饼,此刻取了草纸,六个包作一包,又用细绳系上。满满从小便跟着袁大哥学字,写得一手漂亮的簪花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