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改了这几个字,就行了?”
庞蓓蓓对比了一下原稿和王向东改过的稿子,真心没有多大差别。
这让她怀疑,宋思铭是不是被王向东忽悠了。
但考虑到王向东的身份,以及这件事的重要性,庞蓓蓓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去试一试。
而这一试,还真就试成功了。
重新提交审核后,副总编辑的态度竟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不但认为庞蓓蓓的报道没问题了,还要求明天就见报。
庞蓓蓓的脑袋都是晕乎的。
将这个消息反馈给宋思铭的同时,庞蓓蓓强烈要求,和王向东交流一下,问问王向东究竟是怎么抓到他们副总编辑的命门。
庞蓓蓓远在省城,王向东在青山市区,而宋思铭在王寨乡,直接见面的话,实在是不太方便。
于是,宋思铭拉了一个群。
他,庞蓓蓓,还有王向东。
“王部长,庞蓓蓓就是您修改的那篇稿件的撰写者,她的父亲是前澜沧县委书记,现青山市政协副主席,庞清河。”
宋思铭在群里介绍庞蓓蓓。
“原来是庞副主席的闺女,怪不得文字功底那么好,这是遗传啊!”
王向东直接发的语音。
之所以说到遗传,那是因为庞清河曾是江北省二把手的专职秘书,写稿子的水平,在整个江北省,都没什么对手。
“王部长,您就不用安慰我了,我文字功底真那么好,稿子就不会被打回来了。”
庞蓓蓓略显尴尬地回应道。
“这是两码事。”
“新闻稿毕竟不是纯粹的文学创作,稿子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审核的领导怎么看,审核的领导觉得好,那就是好,审核的领导觉得不好,你写得天花乱坠也没用。”
作为一个老新闻人,王向东向庞蓓蓓传授大半辈子总结出来的经验。
其实,这个道理,庞蓓蓓也懂,她也努力地投其所好,奔着副总编辑,可能喜欢的方向来写,可结果却是和预想差着档次。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王向东怎么就能精准定位,寥寥几笔,就让她的稿子起死回生。
“王部长,您对稿子的改动,我都认真看了,可还是有些不懂。”
庞蓓蓓准备刨根问底。
“不懂就对了。”
“那是我错了几百次,才总结出来的,你一次就看懂了,那不是成神仙了?”
王向东哈哈笑道。
这么一说,庞蓓蓓更
懵了。
王向东则是主动问道:“你们新来的负责审核的副总编辑是不是叫谷彩琴?”
“您认识谷副总编?”
庞蓓蓓怀疑地问道。
“何止认识?”
“我在谷副总编手底下工作了整整三年。”
王向东介绍道:“当时她还是江北日报新闻部的副主任而我则是刚刚毕业一年不到我一百三十篇稿子被谷副总编打回来一百二十九篇只有一篇采用后来
然后王向东就开始举例子。
庞蓓蓓认真听着宋思铭也认真听着。
听到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前后两篇稿子相差不过几十个字为什么一个被打回一个被录用了。
按照普通人的思维这两篇稿子大差不差一个九十五分的话一个就是九十四分。
可对于一个追求细节的领导那就是九十五分和五十九分的区别后者直接不合格。
“细节决定成败。”
这是宋思铭得出的结论。
至于庞蓓蓓那边结论可就多了。
要知道未来她的每一份稿子都要面对谷彩琴的审核王向东相当于直接为她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
只要照着王向东强调的细节来用不了多久她就会成为副总编的心腹爱将。
群聊一直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后面两个小时宋思铭连话都插不上基本上就是庞蓓蓓和王向东一问一答。
庞蓓蓓也清楚王向东能有问必答完全是看宋思铭的面子。
他父亲庞清河名义上是个副厅级领导但所在的位置就是一个等退休的位置没有任何实权。
王向东不可能因为她是庞清河的女儿就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