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小说免费阅读 lwxs6.cc
*
参加殿试的只有金榜题名的进士,和春闱时的七八千考生相比,殿试要批阅的试卷只有四百多份,但是考官的数量却比春闱考试还要多。
主考官是皇帝,两府三司的大臣有空闲的都要过来凑热闹,没空闲的挤出时间也要过来凑热闹。
于是乎,四百多个考生依次落座,然后震惊的发现官家和两府三司那二十多个宰辅之臣竟然完全没有架子直接下场巡考。
赵曙心情极好的看着他未来的栋梁之才,不知道这届科举能出几个宰辅,能和天圣五年那届差不多就更好了。
往常的殿试除了皇帝这个名义上的主考官外还有个真正负责殿试事宜的主考官,皇帝心情好了出来露个面,心情不好的话连面都不露。
虽然殿试只考大半天,但是大半天也是时间,皇帝日理万机,没工夫将时间耗在看进士答题上。
参加殿试的考生来之前也是这么觉得,只是没想到他们官家不按常理出牌,非但没有在开考后离开,反而亲自下场看考生的答题情况。
皇帝亲自下场,旁边的大臣们也都不会闲着,于是就苦了考试的进士们。
殿试的确不黜落人,可不黜落人不意味他们不紧张。
秋闱考三天,春闱考九天,殿试的考试内容比秋闱春闱少很多,考试时间也压缩到了半天。
一诗一赋一论,半天时间内能写完已是不易,想写好更是难上加难。
殿试的试卷收上去之后也要封弥誊录,进士们为了按时答完题目无暇顾及字迹,反正字写的好看也不加分,卷面只需要让誊录官看清楚,没必要把心思花在字迹上。
但是有官家和朝中各位相公巡视就不一样了,万一哪位相公走过来想看他们的答卷却看到了一手平平无奇的字,丢人丢到姥姥家了啊。
写的又快又好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注意字迹就写不快,不注意字迹又担心会被下场巡视的考官们记住,心情那叫一个纠结。
本来题目就不好写,压力又猛不丁的上来,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考生手都是抖的,要不是强忍着不能御前失仪,没准儿可能直接哭出来。
之前也没说殿试的时候官家会亲自巡视啊。
官家和考官们下场巡视,知道他们每个人写的是什么
,誊录糊名还有什么意义?
求您赶紧回去歇着吧。
有表现不好的,自然也有表现好的,在这种考验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淡定提笔做题的考生更加显眼。
赵曙倒不是故意吓唬这些考生,他就是第一次主持殿试有点激动。
大宋已经低调了那么多年,性情稳重练达老成的臣子数不胜数,比起那些谦逊克己处处不欲和人起冲突的端庄安分之臣,他更希望能选出来几个张扬傲气不循规蹈矩的人才。
可以有棱角,可以有个性,只要有足够的才华,他可以容忍臣子的张扬高调。
官家满心期待能等来个寇准寇相公那样有个性还有能力的人,不是说现在的几位宰相不好,而是寇相公的性子更合他的心意。
大宋的官员升迁有定例可循,即便没什么出众的才华,只要安分守己的完成分内之事,资历到了也能升迁。
如果朝中有关系,那升迁的速度就更快了,别人熬资历可能要熬几十年,打点好关系后只需要几年。
这么一看,读书人吃过科考的苦后就没有太多苦要吃,即便是个只会读书不会理政的书呆子,只要运气够好,任上太太平平,熬足资历一样能够升迁。
官员如此按部就班的升迁能给吏部省下很多事情,但是同样也会让很多才华出众的官员没有出头之日。
寇相公觉得这个熬资历升迁的章程很不合理,人和人之间差别那么大,一个碌碌无为的官员熬几十年熬到了上三品,这让那些有真本事却依旧得熬资历的官员情何以堪?
没本事的大臣能升迁,有本事的大臣升迁的速度可能还没那些没本事的官员快,这样谁还愿意用心为朝廷办事?
寇相公当宰相的时候陟罚臧否都按他自己的考量,他觉得某人能力足够就大力提拔,他觉得某人没本事即便资历够了也压着不让升迁。
吏部是干什么的?他们要为国选材,从一群庸碌的官员中挑出来真正能办实事的官员加以重用。
要是什么事情都循规蹈矩,那还要吏部干什么?
寇相公的为人和能力都没的说,就是太过锋芒毕露,当宰相那几年几乎把能得罪的官儿都得罪完了,乃至后来被人诬陷一再贬逐,最终病逝在偏远的雷州贬所。
赵曙想起来寇准
就止不住的惋惜,那么好的宰辅之臣偏偏遇到了真宗皇帝,要是晚几十年留给他多好。
再次强调,他不是对朝中现有的几位相公不满意。
官家到下面溜达了一圈,没有真的打算监考一整个上午,溜达完了就带上他无所事事的大儿子回隔壁别院的书房继续干活。
他留在考场上容易让考生紧张,要是因此写不出答卷就坏事儿了。
“当官之后要经常和上官汇报政务,要是见了您就吓傻,那也不用当官了。赵顼小声说道,“您看小郎拿到题目之后多淡定,那才是要当大官的心态。
殿试不黜落人都吓成这样,殿试要是黜落人他们还不得当场吓晕过去?
皇帝又不是青面獠牙的怪物,能考中进士的都不是一般人,第一次见到皇帝可以紧张,但是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的话,他合理怀疑那人不适合当官。
说一千道一万,总之他的小伙伴最好。
赵曙笑吟吟,“除了小郎,你觉得还有谁能当大官?
赵大郎刚才一直在旁观,闻言又报出几个名字,都是拿到考题后从容答题的考生。
考官巡考就让他们巡,反正殿试不黜落人,只要不作弊不出格,所有的考官围着他们写都没关系。
官家和太子殿下父子俩走远,考官们也看了一会儿也各自找地方坐下,时不时起来看看某个学生,时不时交头接耳说几句,不管怎么说,总算让那些过度紧张的考生缓了下来。
能让官家和考官们记住的要么是头几名要么是有别的特长,像苏景殊和章惇这样既是头几名又是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最惹眼,所有的考官巡考都想来看两眼。
苏景殊对此没有任何想法,想看就看,最好记住他答的内容,这样改卷的时候就能凭刻板印象给他个好名次。
省元的光环太大,就算他殿试之前没怎么出门也挡不住别人议论。有盼着他再接再厉连中三元的,也有期待他殿试发挥失常哭着回家的,什么人都有。
三场考试他已经拿了两场的第一,第三场最好也是第一。为了保住他的偶像包袱,第三场必须得全力以赴。
殿试只考诗赋论,帖经墨义那些基本功都给省了,这对他这种记性好擅长策论但是不擅长诗赋的考生很不友好。
诗赋论,只有论能轻松上手。
文武孰轻孰重,这个论题想写的话很好写,只要时间足够,在场所有的考生都能写足三篇。
重文轻武,重武轻文,端水。
难的是怎么三选一。
狄大元帅没有功名却能以军功进枢密院已经能说明官家想抬高武将的地位,官家为此不惜和朝中大部分文臣对着干,可见态度很坚定。
可是崇文抑武是从太祖皇帝时就传下来的规矩,朝中文臣不会乐意被武将压一头,寒窗苦读考出来的读书人同样不希望武将地位太高。
重文轻武不太行,重武轻文更不可能,那就文武平等吧。
殿试求稳,除了少数几个走极端的进士,绝大部分都在论述文臣武将各司其职方能使大宋蒸蒸日上。
论点相近,拼的就只能是谁写的更好。
春闱放榜之后,前几名的试卷张贴出来供天下人学习,参加殿试的进士们都知道省元苏景殊擅长策论不善诗赋。
大家都是聪明人,自己动笔的时候也能大致猜出别人可能会怎么写,如果论题分不出上下,那省元在殿试中就有可能被后面之人赶超。
主考官欧阳修在太学待过一段时日,他又是个喜欢提拔后辈的性子,在场这些奋笔疾书的进士他几乎都能喊出姓名,考试还没结束就已经能看出哪些能堪重用哪些不适合官场。
韩琦和富弼坐在他旁边小声说话,监考的时候没什么正经事情,话题都是在场的进士。
富弼当年直接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三元及第的青年才俊冯京,冯京这个女婿也没让他失望,好些人都羡慕他下手飞快抢到个好女婿。
如今可能出个比冯京冯大人更年轻有为的三元及第,不少人都想着趁对方没有一飞冲天前将人抢到自己家中,当朝宰相也不例外。
可惜今年这位小省元家里管的太严,老早就放出话说不欲和高门大户结亲,春闱放榜后天天关紧大门,外头的媒人都排到开封府门口了也喊不开他家的门。
不是,他们何必呢?
试图和苏家结亲的大臣都遗憾不已,三元及第不常有,苏家三子皆入朝为官,三个儿子看着都颇有才干,没有意外的话十几二十年后苏家自己也是高门大户,这有什么不能结亲的?
除了高门大户培养出来的大家闺秀,还有什么样的女子配得上连中两元、也可能是三元的苏家小郎?
一群人私底下打听苏家的情况,发现老苏在嘉祐元年带俩儿子进京之前就先让俩儿子成了亲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京城的女子是什么洪水猛兽吗?至于这么防备?
苏洵的人缘好,在京城的好友能凑够一场大型诗会,苏家的情况在这群好友中不是秘密,众人私底下悄悄打听,一来二去该知道的就都知道了。
人家不是不愿意和高门大户结亲,而是之前吃过亏,不想在一个坑里跌倒两次。
就算有人说眉山程家不算大户更不算高门也没用,不愿意就是不愿意,谁都不用在这上头费心。
好在万众瞩目的省元不能靠姻亲拉拢,其他进士却还可以。
这一届的进士年纪都不怎么大,没成亲的也有一大把,想要榜下捉婿的人家捉不到榜首,退一步捉其他进士也行。
韩琦侧身低声道,“若不是苏明允不愿意,我家的确有适龄的孩儿能和苏家结亲。”
富弼笑的眼睛只剩下一条缝,“姻亲这种事情要看运气,强求不得。”
苏家这小娃的资质很好,官家第一次主持春闱,很乐意点个三元及第的少年郎出来,只要他殿试正常发挥,状元就不会是别人的。
十六岁的三元及第的确比二十七岁的三元及第更惹眼,可是没办法,谁然韩家的门槛太高人家苏家不满意呢?
韩琦:……
好了好了,知道他有个三元及第的女婿很满意,不用在他面前炫耀。
韩相公瞪了老伙计一眼,不想再提这个让他不那么开心的话题,“师朴先前提过苏家小郎幼年有过奇遇,官家改广备攻城作为军器监就和他有关。当时我不在京城,你一直留在京城,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
师朴是韩琦长子韩忠彦的字,韩琦回京不久,韩忠彦就离开国子学直接以秘书丞召试馆职,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国子学的衙内们大部分都是这样,不一定非要参加科举考试,其他考试过关了便能直接当官。
更有甚者连考试都不用考,直接凭父荫就能入仕,也就是庞昱将来可能会走的路。
庆历新政失败后,韩琦被贬出京辗转各地
直到前两年才回到京城只是回京后不久就赶上仁宗皇帝驾崩各种事情接踵而至忙的焦头烂额直到最近官家能上手处理朝政了才略微轻松些。
他知道辽国忽然偃旗息鼓是因为大宋造出了杀伤力巨大的火器回京后特意去城外的作坊看了那些火炮和炸药。火炮威力巨大炸药便于携带那些武器拿到战场上比刀枪剑戟的威力大的多契丹人见了之后认怂很正常。
这不辽国不敢再轻易试探西夏在战场上吃了大亏后也不敢再有动静。连战大捷不光是将士们的功劳研制出火器炸药的匠人也功不可没。
师朴说过匠人造出火炮炸药都和苏家小郎关系匪浅只是他当时未曾在意觉得十几岁的小郎君顶多接触个烟花爆竹不可能比世代钻研此道的工匠还精通怎么制造火器。
幼年的奇遇就更不能相信了那是街头娱乐小报爱写的事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苏景殊和火器有关的消息并没有传出去官家下令不许外传开封府包大人也对知情的国子学学子再三叮嘱韩忠彦觉得他爹身为宰相不用他说也会知道因此提了几句之后就没在多说时间一长韩琦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最近这些日子苏家小郎苏子安在京城名声大噪殿试上亲眼见到这位苏家小郎韩相公这才又想起来之前儿子说过的事情。
离考试结束还有一个多时辰闲着也是闲着让他来听听苏家小郎幼时究竟有什么奇遇。
富弼挑眉“你不知道?”
韩琦面色如常“我该知道?”
“我以为师朴在你没回京的时候就已经和你说了。”富弼慢条斯理说了一句看老伙计的反应就知道他肯定没放在心上“贵人多忘事韩相公家的门槛果然不是苏家能高攀的。”
韩琦:……
贵人多忘事是用在这时候的吗?他家门槛怎么了?有意见以后别进他家!
韩相公不想搭理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老伙计索性转身去问旁边的欧阳修。
欧阳永叔在太学担过直讲平时和文人圈子接触甚密肯定比富彦国更了解那孩子
富弼摇头叹气继续跟上去讨嫌“何必麻烦永叔我又不是不告诉你。”
欧阳永叔在太学消息比他灵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