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第 87 章 番外四

冬天的大海有一种冷峻、浩瀚的美,大船从海面上驶过,溅起的浪花让萧瑟的寒冬都生动起来。

齐世发出感叹:“在岸上看海,和在海上看海,真是不一样。”

觉罗氏在甲板上站了会儿,捂紧身上的披肩就往船舱里走,她是欣赏不了这种盛景了。

五福晋扶着觉罗氏:“我跟您一块儿进去。”

“哎,咱们一块儿进去,让他们男人在这里吹寒风吧,咱们去找你婆婆喝茶。”

宜妃娘娘昨儿在甲板上站了半个时辰看海,今儿有点咳嗽,在船舱里待着没有出门。

叶菁菁和女儿正陪宜妃说话呢,见额娘和五嫂进来,叶菁菁笑道:“是不是冷了?快过来烤火。”

觉罗氏赶紧在火盆旁坐下:“冬天的大海看着太吓人了,你说欧洲那些海盗,开条船就敢出来打劫,一不小心船翻了,还能有活路?”

“为了钱财冒险,什么时候也不缺这些亡命之徒。”

叶菁菁给额娘倒了杯热茶:“其实这两年海面上的海盗少了,一般也碰不上。”

这条航道上,以前海盗打劫的主要是从叶家坡到欧洲的商船,如今大清各大商行的船皆由大清海军护送,亲自把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送到红海和识得兰群岛交易。欧洲商人们不要冒险去叶家坡,那些以打劫为生的海盗捞不到什么好处,也就少了。

“以前总听你说,欧洲没多少东西跟咱们交易,咱们打下倭国后,也不缺银子了,欧洲这些国家拿什么跟咱们交易?”

“主要是矿产。”

欧洲诸国的海洋扩张比大清早一些,他们占了些好地方。考虑到如今大清跟欧洲的关系,大清就算打得赢也不能明抢,所以贸易顺差太大时,就会要求他们用占有的矿厂、土地还钱。

“反正是他们占有的地方,又不是他们的本土,有些地方还是鸟不拉屎的地方,用来抵账他们也不心疼,没了就没了。”

对欧洲这些国家来说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在大清眼里不是,这些地方都是唐子归列出的,地下有重要矿产的地方。

这些地方到大清手里,如今不会开发。相对于如今大清的土地,大清的百姓太少了。至少要等一两代人,等大清的人口大幅增加,军队征兵再扩大,能护住那些地

方了,才会去开发。

如此算来,不考虑几百年后的事,只吃扩张的红利,大清也还能强盛两代人。至少,在弘晖儿子手里,大清还是处于一个稳步往上的阶段。

甲板上,胤祺、胤禟两兄弟也在谈这个事,胤禟觉得,海外的领土,以及北方叶尼塞河的领土要完全消化,开发,至少要两三代人。

“五哥,两三代人呐,只要弘晖和弘晖的儿子不胡来,两三代人之后,大清的人口肯定超过一亿你信不信?欧洲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根据他们每个国家的人口预估,加一块儿也超不过一亿。”

“到时候,弘晖的孙子再不行,靠着人口优势也能掌握这个世界绝大多数关键地方,大清以一国御全球,优势在咱。”

胤祺也想过这个问题了:“大清的强盛两三代确实不是问题,四哥把大清交到弘晖手里后,弘晖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怕其他国家欺负咱们,怕的是内部分裂。”

统一啊!

康熙最担心的就是满人少汉人多,满人管不了这么多汉人,怕爱新觉罗家的皇位被夺了。

皇位交到弘晖手里,弘晖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也是这个。

这时候,畅春园内的九经三事殿内,康熙、雍正、弘晖,祖孙三代都在。

雍正和儿子弘晖在喝茶,康熙正在看一封厚厚的折子,这道折子,出自叶菁菁之手。

叶菁菁从叶尼塞河回京后,这两个月的工夫都在写这道折子,这道折子名叫大清民族融合对策书。

叶菁菁提出的民族融合对策书,对策书的主要内容是从上辈子的民族政策中抄来的,比如,写在对策书开头的那一句,为了维持大清国内稳定,大清应该推动民族融合,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

民族融合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改变以满人为贵的现状,至少是从明面上。在如今大清广袤的国土上,满人太少了,把满人提到高处,站到各民族的对立面,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康熙看完全册,重新翻到第一页,看到改变以满人为贵的现状这句话时,还是忍不住皱眉。

“皇阿玛,您如何看九弟妹这道折子?”

康熙闭上眼,沉思了许久,才缓缓地点了点头:“她是对的。”

在康熙看

来,既然汉人压不住,不如听取老九福晋的建议,把其他民族都扶起来,这也是一种制衡。

“老九福晋说,户部、理藩院、翰林院,该在清查全国人口土地,把大清境内的所有民族清查清楚,以后在税收、教育等方面对少数民族进行扶持,维持各民族团结稳定,这也是个法子。”

康熙唯一不认同的是:“她说要把大清改称为华夏,你如何看?”

雍正把问题扔给儿子:“弘晖你说。”

“阿玛,玛法问您呢。”

雍正瞪儿子一眼:“这也是你的事,难道你不该回答?”

雍正发过不立太子的旨意,他的几个儿子都是一样培养,但是这两年,雍正明显偏重弘晖,今儿当着康熙的面,把话说得这般明白,叫康熙多看了老四一眼。

“皇阿玛不用拿这种眼神看儿子,弘晖几个兄弟间,朕和百官都认同弘晖是最合适大位,既然如此,就没必要掩耳盗铃了。”

雍正已经做出了决定,所以才会在商议爱新觉罗和大清如此重要的大事时,把弘晖叫来。

雍正对儿子抬下巴:“你玛法等着呢,赶紧说。”

弘晖哦了声:“玛法,改大清为华夏我觉得其实挺好,改名更张嘛,华夏囊括各民族,只是给大清改了个国名,却能让大清的所有百姓都有归属感,这个决定,利大于弊。”

“大清这个国名,是太宗皇帝定下的,改掉大清的国名,你们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康熙隐怒。

“玛法,当初太宗皇帝改金成大清,太宗皇帝率清军入关后建立了大清朝。如今咱们改大清为华夏,这代表着咱们爱新觉罗家走向了更大的世界。”

弘晖劝道:“咱们如今和太宗皇帝时不一样了。就跟九婶说的那般,咱们大清就是一块大肥肉,刚打完仗没几年,欧洲那些国家还怕咱们,不敢如何,等日子一长,好了伤疤忘了疼,他们肯定会想法子分裂咱们。咱们四分五裂的跟欧洲一样,他们才好各个击破。”

“玛法,统一土地是不够的,人心易变,咱们还应该统一百姓的思想。只要思想统一了,就算有一日大清国力下降被分裂,后继者也会想办法统一。”九婶写的这道折子弘晖都会背了,里头的经典语录他信嘴拈来。

统一思想,康熙当然知道

统一思想的重要性,但是,改大清为华夏就是不行,太过赤裸了,华夏可以囊括各民族,但是主指汉人呐。

“哼,朕怕朕死了后去长生天,没法跟太宗皇帝交代。”

雍正轻咳一声:“皇阿玛若是不喜欢华夏这个名字,要不咱们换个名字?”

“换个什么名?”

“改为中国吧,中央之国。”

康熙咂摸了下,中国这个名字,听着比华夏要顺耳多了。

雍正看皇阿玛的表情,就知道这个折中方案是行得通的。

“一定要改?”康熙还是有些不太愿意。

“一定要改!皇阿玛,咱们必须国土太大,不把团结统一的思想从土地到思想烙印进所有人心里,大清一旦衰落,肯定要散。”

如此辽阔的领土啊,雍正领着满朝文武费尽了心思,忙活了这么多年,才把这些领土握在手里,还没捂热乎呢,若是叫他把这些领土舍出去,简直枉费了他这么多年的心血。

“皇阿玛,九弟妹说得好,咱们大清是天生的大国,大国除了灭亡之外,没有投降的权利,咱们除了团结统一,富民强国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康熙也知道,大清不能亡,大清亡了,想想黑奴的下场,他永远不可接受。

“改吧!你动手去改,皇室宗亲那边谁有意见,叫他们来找朕。”康熙松口了。

雍正笑道:“皇阿玛您放心,皇室宗亲们不会有意见。”

十家铁帽子王,两个是九弟和九弟妹,其他八家老牌铁帽子王,无论是领兵的还是当官的,都已势微,只要有兄弟们的支持,大清改为中国,无人敢反对。

雍正交代弘晖:“你去给你大伯、八叔他们写信,叫他们回京过年,就说有要事相商,这事儿必须当面告诉他们。”

“皇阿玛,大伯和八叔不会反对。”

“不会反对也要当面告诉他们,这是规矩。”

改大清国名,除了满人,蒙古、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只会欢欣鼓舞。祖孙三代初步商议好后,雍正把改国名之事透露给张廷玉,张廷玉愣了许久,嘴巴张了几次才说出话来:“皇上,这……这么大的事……已经定好了?”

改国名这么大的事,至少要拿到朝中商议吧,朝廷六部、内阁、军机

处,是不是还要登上报纸,通告天下?

雍正笑问:“你怎么还吓着了?这事儿九弟妹没有告知你和姚元景?”

张廷玉跪下,严肃道:“臣跟瑞亲王府虽然有交情,这事……”

“好了,别解释了,朕没有怀疑你跟九弟府上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开句玩笑罢了。”

雍正打断张廷玉的话,把折子交给他:“既然你说到报纸了,你去写篇文章,下半月登头版头条上,告诉大清百姓,明年大清要统计大清境内少数民族,为了促进大清团结统一,大清将在明年年底前改国名,百姓们可踊跃提议。”

“叫百姓提议改名之事?”张廷玉怎么觉得这事已经超出他能理解的范围。

“朕和太上皇初步决定更名为中国,若是天下人提出更好的建议,也未尝不可更改。”

雍正强调:“大清是天下人的大清,如此大事,自然要邀天下百姓参与。”

张廷玉颤抖着跪下,热泪盈眶:“臣……”

哽咽了许久,张廷玉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结结实实给皇上磕了三个响头。

“不是好事吗?衡臣你哭什么?”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没有皇上这等胸襟,臣喜极而泣,臣哭臣得遇明主,欢喜天下百姓得遇明君!”

“衡臣欢喜得早了,哭得也早了,朕是明君,你自然是名臣。待咱们百年之后,历史上有朕的一笔,自然少不了你。”

张廷玉擦擦泪笑道:“臣那会儿都成灰了,这时候哭了,免得到时候哭不出来。”

雍正哈哈大笑:“衡臣,咱们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不妨往后多走几步。咱们大清定要站得高高的,叫那些外邦赶不上咱们,永远匍匐在咱们脚下。”

“臣,遵旨!”

大清改名之事可大可小,满汉之争、蒙古,改土归流的云南省,新纳入的广南省和朝鲜省,各地在新年前收到了最新一期大清报,看到了报纸上说的民族团结,大清改名之事都震惊了。

云南省总督府,年羹尧大笑三声,看来朝廷对云南这边又有政策扶持了,他这个总督,真是越当越轻松。

东南书院内,汉人大儒惊呼:“满人真愿意跟咱们汉人平起平坐?”

“老师,不只是汉人,还有其他各民族

,皇上说,咱们大清各民族要团结,才能抵御外邦分裂我大清国土之心。”

“皇上圣明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这片土地上,哪片土地不是百战之地?咱们内部若是不团结,打来打去,争来争去,消耗的是大清的国力,得意的是外邦。”

“以前是外敌隔山海,如今山海不再是阻拦,咱们不能再乱了,不能给外敌机会。”

大儒号啕大哭,跪地朝京城磕头,五体投地。

“皇上,圣明!”

耀耀圣君!雄才大略!高瞻远瞩!英明神武!功德无量!

若是雍正能听到大清各地百姓的声音,他的耳边定然是被这些夸奖包围。

雍正去不了京城之外的地方,京城百姓对他的夸奖也够他得意的,连康熙听到那些夸奖之词都觉得肉麻。

“哼,没有朕打下的底子在,老四如何能有这些文治武功?”

康熙酸了,梁九功连忙夸道:“可不是,海军都是您在任的时候建起来的。”

德妃也在逛园子,赏雪景,她听到康熙主仆说的这些话,冷笑一声,心道:没有你拖后腿,我的老四也不用如此辛苦,你还好意思自夸?

从极北之地到最南端,天下百姓都在敲锣打鼓地为皇上的德政欢呼鼓舞,除了满人。

海军衙门,鄂尔泰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直亲王,大清的名号改了,这个国家,还是咱们满人的国家吗?”

“怎么不是?坐在上头的皇帝还是咱们爱新觉罗呢。”

衙门内的人都看向直亲王,直亲王朗声道:“大家自己想想,大清如此大的疆土,都是靠咱们满人打下来的吗?”

“不,不是!打沙俄,打奥斯曼帝国,打倭寇,造船的,造火炮的,造火车的,送军备的,送粮草的,安排欧洲事务,做谋算的,这些都靠咱们满人,咱们能打下这么大的土地?”

“我在问你们,若是新南疆,安南省,云南,朝鲜省,还有从沙俄手里打下来的广大领土上的百姓,若是都反了,咱们能镇压吗?”

“不,我们不能!”

“从大局考虑,咱们必须团结各民族。从小情上考虑,国家团结富强,本王,还有你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人活一世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