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初入村里的时候,看见了一只兔子;丫鬟们为了给黛玉解闷,吩咐仆从去捉了一窝兔子回来养着。
没想到,不过一个月,一窝兔子就多了五六倍,让丫鬟们目瞪口呆,黛玉敏锐的觉得这是一条致富路,兔毛可以做披风、坎肩保暖,兔肉可以吃,兔子还生的多,可比养鸡、羊之类的动物划算多了。
黛玉自己不甚懂饲养的事情,当即写了一封信给林管家,让他帮忙找大规模饲养兔子和鞣制兔毛的办法,再找几个养兔人,又让林管家派人找找有没有饲养和皮毛鞣制相关的书籍。
不过,黛玉也没有寄希望于林管家,让雪雁几个去村里问问,看有没有人会养兔子;又去信给群芳会的姐妹们,让她们帮着找。
黛玉自己也养了几只观察着,和楚楠写信交流养兔心得;楚楠自上次听了黛玉说了兔子的事情,也一直想着养兔有关的事情。
别说,还真让想起她了一些,楚楠写了信告诉黛玉。
虽然来回时间久了些,到底用上了。
黛玉让丫鬟去村里问,还真没听谁家养兔,村里的兔子大都是买来的,或者去山里逮到的,养也就一两只。
因着大规模养殖容易出现瘟病,村民很少会大规模养什么动物,一家养鸡、鸭、鹅这些动物,多的也就二十来只,少的两三只。
黛玉听了,也无处下手。
很少人大规模养殖过兔子,她暂时也找不到养过的人。
但要是出现瘟病,就不是小事,甚至可能危及周围百姓的生命。
她想要养兔子,是为了改善姑娘们的生存环境,改变百姓的生活,如果这些会危害她们,那她宁愿放弃。
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瘟病,养兔这个主意怕只能放弃。
黛玉思考了很多时候,还是楚楠的来信解决了。
楚楠关于兔子饲养写道,“不能冻着、热者、饿着、渴着;要保证草料新鲜,定时定量喂养;要在适当的时间配种、接产、喂奶、断奶;要全面防病,要定时打扫卫生,把病毒隔绝在兔圈外”;“刚生产的母兔不能和公兔在一个笼子或圈里,要让兔子尽量少食多餐,人工制作的饲料和草料要同时使用,切不可乱用药物”;又建议黛玉可以找大夫或兽医问问兔瘟怎么防范,最好请一个兽医做指导;又说兔子可以“圈养、放养、笼养、洞养”;又建议黛玉可以根据吃肉和用毛选择不同的品种。
黛玉看了如获至宝,好好收起来,尽管写的不甚详尽,她也不太懂;但林管家要是找到专门的养兔人来肯定能懂。
黛玉提笔写信要林管家在留意一下兽医或者会给家畜看病的大夫;又写信要素心也留意。
至于皮毛鞣制倒没什么难度,林家也有皮毛鞣制的方子,油鞣、硝面鞣等方子都有,到时候直接用就好。
找了多半年,林管家才找到合适的养兔人和兽医。
黛玉见过后,就把楚楠给的养兔小技巧抄了给了他们一份,便让林管家安排她们去林家的庄子上尝试。
不过,养兔是群芳会的产业,黛玉从群芳会的账上支一笔钱,买了那个庄子,庄子上的一切开销也由群芳会负责。
黛玉这次倒没有从外面招人,只让含霜在绣庄选了不适合的刺绣的人过去养兔,绣庄确认再从外面补。
兽医、养兔人带着她们尝试了许久,花了一年多才掌握大规模养兔、防瘟的办法。
楚楠知道能养兔后,吃货之魂爆发,忙给黛玉写信,给黛玉写了烤兔、卤兔、兔肉的十八种吃法;还建议黛玉开个铺子,直接杀兔卖,按斤卖;或者直接把杀好的兔肉卖给酒楼。
她们可以留下兔皮鞣制制衣,买家也省很多事,算双赢。
黛玉觉得好,吩咐下去实行,用卖肉的钱盘了几个铺子,一家卖肉,一家卖烤兔,一家卖卤兔,一家小饭馆,炒兔肉、炖兔汤。
要是客人吃的好,路过肉店还会买点兔肉回去自己做着吃,或者直接买了烤兔、卤兔,回家吃。
到今日,已经卓有成效,光养兔的姑娘就有百来人,更不用说各处卖肉的。
楚楠还给黛玉写信,若有兔子毛比较长,可以一直养了,只剪了兔毛,清洗过后,纺成线,直接制衣,可能穿着更方便保暖些。
黛玉觉得可行,便吩咐下去,让下面的人自己研究,只是还没有成果。
黛玉看着信,想着这两年的种种,恍然父亲已经离开三年,母亲已经离开六年了,已经过了这么久,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她也快要离开姑苏了,且归期未定。
黛玉突然想去父母的院子看看,找寻父母的温度。
黛玉出了自己的院子,慢慢走向父母的院子。
这条路,父亲、母亲、父亲和母亲都陪她走过无数次,如今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雪雁看着黛玉出了院子,赶忙追上去,看着黛玉走向主院,开始放慢脚步,远远跟着。
黛玉进了院子,院子还保留着林海离开时的样子,早先贾敏身边的丫鬟月白这么多年依旧带着几个小丫鬟,守着贾敏生前的院子,看黛玉来了,赶忙上前,“姑娘回来了。”
黛玉道,“月白姐姐,我来看看娘亲和爹爹。”
月白也看着黛玉长大,很关心黛玉,问了几句,就带黛玉进去了。
走入正厅,灵堂还摆着,正中央挂着两幅图,一副林海的肖像画,一副贾敏的肖像画,他们夫妻一世恩爱,死后,又以另一种方式在他们生活过得院子团圆。
黛玉无数看过这幅景象,可每次看了都不由难过。
或许,有些痛,岁月是洗不去的。
黛玉上前,拿起三炷香点燃,举香三鞠躬,跪下查到供桌上的香插上。
供桌除了蜡烛、香插,还有各色水果、点心,十分新鲜,想来是长换的,黛玉看了不由放心起来。
黛玉起身,三拜九叩就离开了。
出了院子,黛玉心中压着的巨石仿佛摞开了。
那个院子有太多他们一家的回忆、欢喜和悲伤,让黛玉不忍久待。
离开主院,黛玉就去了祠堂。
尽管这两年多黛玉一直每日都去坟前陪着父母,可到了祠堂,还是有说不完的话给父母。
黛玉在祠堂待到夕阳西下才离开。
黛玉出去的时候,雪雁在门口等着。
雪雁看见黛玉,忙走上前扶着黛玉,“姑娘这是跪了多久,老爷夫人看了指定会心疼。”
黛玉已经过了别人提起父母会难过的时候了,有时候她反而喜欢身边提起父母,仿佛他们从未离开,黛玉道,“没事,回去歇歇就好了。”
雪雁也知道黛玉无大碍,还是小心扶着黛玉,回了院子,赶忙让小丫鬟弄了热帕子,给黛玉敷着。
林管家也听了黛玉去祠堂的事,直接吩咐厨房把完善送到黛玉院子。
黛玉用完晚膳,就被雪雁几个压着洗漱、沐浴、热敷、泡脚;想看会书,又被劝着早早休息了。
不过一日下来,黛玉也确实累了,躺床上不久就沉入梦乡了。
丫鬟们倒没休息,忙着给黛玉选除服后穿的服饰。
林管家早按着当年出贾敏孝期时林海的吩咐,又跟着最近的流行,让绣房给黛玉赶制了各色衣服,又打了几盒子首饰,黛玉儿时带的金银首饰看着旧了的,也拿去炸新了。
丫鬟们看着黛玉衣橱的新衣和首饰盒的首饰,铆足了劲要好好打扮黛玉,配了好几套衣服,只待明日黛玉回来选。
卫若兰考虑家里来信准备要他们成亲,又想着林海三周年,算着时间请了假。
一路日夜兼程,策马奔腾,赶着九月初二进入江南,九月初三到了姑苏。
卫若兰这次到了姑苏倒没先去梳洗,直接带着行礼到了林家。
卫若兰进城的时候卯时刚过,到林家时还不到辰时。
巧合的是,值守的门房还是当年卫若兰遇到的那几个,认出是自家未来姑爷,赶忙迎卫若兰进府。
林管家得了消息,一边出来迎,一边让人去通知黛玉。
林管家与卫若兰见过礼,见卫若兰一身风尘,想也是为了老爷周年一路赶路,十分感怀,忙带卫若兰去客院洗漱。
待卫若兰洗漱,换了身孝服出来,黛玉已经在大厅等着了,卫若兰见黛玉,连忙作揖道,“妹妹晨安。”
黛玉也起身回礼,“世兄晨安。”
卫若兰看着黛玉出落愈加出尘,只是眉间带着些许轻愁,不免有些心疼,可丧亲之痛,又岂是言语所能化解的,只道,“妹妹有事,尽管吩咐愚兄。”
黛玉同样看着卫若兰,几年军旅生涯,磨炼的卫若兰越发英武,如一把锋芒毕露的宝剑,再不复初见时仙郎的样子。
常人见了敬佩,坏人见了胆寒,亲人见了却像他所受的苦难,黛玉亦如是。
黛玉听了回道,“林叔都安排好了,我也昨日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lwxs6.cc】